继2010年春季拍卖“牛市”之后,秋季拍卖会也是风生水起。值此紧要时刻,【99匡时会客厅】第五期近日举办了主题为“金融资本涌入艺术市场,跟风炒作还是必经正途?”高端对话,特邀嘉宾中国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炎黄民生艺术馆馆长、民生当代艺术馆馆长何炬星、国投信托公司总经理吕益民对艺术市场近十年来走势、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市场主要方式、艺术品投资周期、艺术市场金融化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播放地址:
嘉宾对话前交流(左吕益民 右何炬星)
两位专家时有观点针锋相对,整期节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对于日前香港苏富比取得的30亿元港币的骄人成绩 ,何炬星认为香港已经取代纽约成为拍卖的标杆,当代艺术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从市场方面来看,内地有超过香港的势头。吕益民表示,艺术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欧美率先复苏,香港则是经济的信号,经济复苏说到底是亚洲的复苏,香港以片大好形势说到底是内靠大陆,目前拍卖行业呈现英、美、亚洲(大陆、香港等)三足鼎力的态势。
谈到中国艺术市场,两位专家都表示虽然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波动,但相对于股市及房地产而言,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是投资避险的工具。随着中国财富的增长,艺术品经济在中国已经形成。
访谈现场
目前艺术品金融化主要有两种形式:银行和信托。吕益民认为二者在发行渠道、主体及角色方面有所不同,而投资周期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受益人;何炬星认为3-5年为一个周期最为适宜,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整个产品尚不能做到完全透明化,但是私募并不是黑箱操作。
金融资本的注入,对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如拍卖行、画廊、艺术家个人来说都是受益的。对于将来的市场,二位专家还是充满了信心。吕益民表示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资金注入艺术品市场,而何炬星责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艺术市场真正的方向是培养个体的收藏家,机构收藏只是过渡期。伴随着个体成熟,机构将会渐渐隐退。不过目前国内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艺术金融化到底大趋势会走向何方,还有赖于政策及法律的完善与支持。
如何看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成交额突破30亿元港币
何炬星:每年艺术品市场中纽约市场、伦敦市场、香港市场一拨一拨地传到内地,总是有一个标杆,最早是苏富比,纽约和伦敦作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标杆,这几年渐渐把香港作为艺术品市场的标杆,但是我从今年苏富比在香港整个的成交情况,看出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几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整,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穿升的速度,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张晓刚的那件破纪录的作品,比以前的艺术价超过的将近10倍,我们这里看到香港市场是不是最终会成为标杆呢?有一种现象,就是说中国内地市场,可能会有超过香港苏富比的情况。比如去年内地拍卖超过了香港,今年可能会走得比香港更高一点,或许也有可能,所有的这些问题,金融危机以后,当时不断地往前走的一个形势,我觉得艺术品行业比其它行业的复苏要来得更成熟、更扎实、更迅猛。
吕益民:艺术品市场现在越来越和金融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应该说最近像前段时间许多经济学家也担心欧美经济会不会第二次探底,有这样的一个担心,从现在来讲,看来这种担心是多虑了,从总体上来讲,欧美的市场也已经开始,逐个与经济开始在进行复苏,所以说这一次应该说整个香港的市场都拍的价格比较好,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整个全球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当然最终体现的是一个经济的环境,经济的形势,都在复苏,就是一个复苏阶段,那么艺术品,其实就是说在刚刚何馆长也提到了,在整个资本市场也好,包括投资品里边也好,艺术品是天生的一个东西,它可能最能够早地体现出这样一种复苏。另外再加上,为什么在香港,苏富比在香港拍卖比较好,这次经济复苏,领先的是亚洲国家,尤其是大陆,香港的市场说到底还是一个背靠大陆的一个市场,像欧洲包括美国也好,目前经济处在复苏阶段,并没有说复苏那么强劲,反过来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作为香港,中国没有这样的,经济复苏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了,包括目前各个方面,最近中国的证券市场强劲的开始,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市场的转移,这是整个艺术品全球的一个中心,它是按照世界经济的中心一样,非常吻合的,特别是早期丹麦那些国家,不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艺术中心,资本主义崛起以后,英国开始,一下子成为资本主义的代表,工业化革命以后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自然英国伦敦成为全球艺术品的市场,“二战”之后,通过联合国的建立,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黄金和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全球的货币,这样全球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自然从伦敦转移到纽约,转到美国,所以世界的艺术中心也开始转移到美国。现在从以香港为代表的,尤其是内陆加起来,我觉得代表是第三种,就是亚洲,新兴的经济体制,中国的复苏。这样的体现,如果把亚洲的香港和内陆几个拍卖公司全加起来,已经可以和伦敦,可以和纽约相抗衡了,这也应该说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