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家园 2010-11-18 10:28:08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吴志菲 点击:
吴冠中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此后的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烧掉。

吴冠中《契比僧佛》镜心 78×150厘米 崇源国际 2006年5月拍卖成交价475.4万元

 

2005年12月11日,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在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卖,2008年7月1日,经过吴冠中本人的亲自辨认,该画被认定为伪作,他在伪作中签上“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一幅署名为吴冠中《松树》的作品也被吴冠中本人证实为伪作,他当时告诉记者:“现在拍卖行所拍的假画都被编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听的,假画就是假画。”

 

为何眼里揉不进沙子?艺术家应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骗得了今天的人,骗不了明天的人。”吴冠中这样告诫人们。

 

眼见自己的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吴冠中却一反常理地将作品捐赠给了各大美术馆。“艺术是无价的。天价与我无关,都是藏家转来转去。好的作品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我要把好的作品留给国家。”在吴冠中看来,作品最好的归宿就是让它们回归人民。“我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而艺术也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对自己的作品,越是下一代人越理解。所以他的作品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人有所参考。

 

2008年9月,吴冠中与新加坡国家艺术馆签署文件,将113幅作品捐给新加坡。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说,这是新加坡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捐献。吴冠中此举引来了争议,有人甚至质疑画家是否爱国。对此,吴冠中如此解释:“我常跟我的孩子们讲,我的画不是个人遗产,钱、房子你们可以分掉,但是作品我要送给公共机构,让历史来检验。”“对我来说,作品捐给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或者捐给上海的上海美术馆,或者捐给新加坡的新加坡美术馆都是一样的,可以让大众欣赏到好的艺术作品,就是画家的幸福。我的作品属于世界人民,不管哪个国家,他们诚心诚意要并能展示出来,都可以给。”吴冠中进一步解释道,他的艺术经历和家庭与新加坡颇有缘。1988年,69岁的吴冠中首次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之邀赴狮城举行个展,后来自己的长子和孙女都在新加坡。“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它的道德品质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我把画捐给它,希望促进其对美育的重视。”

 

吴冠中在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女儿”嫁出去,给自己的作品找个归宿。朴实的一家人没有更多的话语,他们用理解和行动支持吴冠中的捐赠决定。吴冠中幽默地说:“现在我的女儿已经嫁得差不多了,还有几个有点丑。”

 

吴冠中共有3个子女,他给其中两个孩子每人留了1幅画、一个孩子留了2幅画作为纪念,其余的都捐献了,就连为夫人朱碧琴所作的画像都捐了出去,他生前曾对夫人笑称:“我把你也交给了社会。”

 

 

 

 


【编辑:李云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