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天价的出现,作为一种个人行为,其本身无可厚非。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艺术品的标的在市场价值上也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但问题是,我们目前究竟该用这些钱来买什么、怎么买。
记者:上周,在伦敦远郊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成交 (含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此次拍卖出人意料地刷新了今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 《砥柱铭》创下的纪录,超过估价40倍,成为当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场合的最高价格。对于这个5.5亿人民币的新天价,您怎么看?
胡志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我个人并不讶异。因为用历史的眼光来看, 5.5亿这个价格的诞生并非 “横空出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我国艺术品市场走到现在的必然 “产物”。
1993年6月13日,是朵云轩的“第一锤”惊醒了当时的国人:原来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可以那么值钱。从那以后,曾经与寂寞为伴的文物和艺术工作者开始忙碌于台前幕后。 17年后的今天,文物学几成 “显学”,很多平民百姓开始关注收藏以及这个领域的走向。在此背后,是这个市场的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邯郸学步,但这个在迂回曲折中不断前行的过程本身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周顾环宇,由于经济的崛起,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先富群体必然会关注文物和艺术品。而当这些艺术品具有了投资价值时,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正是在这种潮流的推波助澜下, 2003年后,我国艺术品市场曾出现过一波井喷行情,一些艺术品的价格被推到了 “千万级”。 2005年7月,在伦敦佳士得的 “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名叫 “鬼谷下山”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可以说是标志了中国艺术品拍卖 “亿元时代”的开始。而在今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著名收藏家张永珍以2.5266亿港元拍下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又创下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