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家园 2010-11-18 11:47:51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张看似普通的《毛主席半身像》巨幅油画,然而在专家的眼里顿时大放光芒,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我国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的作品。这就是学术考证的力量,折射出一代油画大家的市场号召力,同时,也唤起了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

靳尚谊先生画过多少主席像?

 

靳尚谊是在1949年的秋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那年他才15岁,第二年学校就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1950年夏天,靳尚谊和同学们前往铁路系统体验生活。在山东浦镇机车厂靳尚谊先生第一次进行了毛主席画像的创作。他回忆说,“当时准备给工厂画一幅毛主席像,而且是用油画来画,这项任务本来应该由高班学生靳之林来画。他学过油画,而我没有学过,但是我非常想画便帮着画了”这也是靳尚谊先生平生第一次画油画。他感觉非常兴奋,也很过瘾。这似乎注定了他今生今世要与油画结缘。

 

纵观靳尚谊先生的艺术实践,他创作过许多革命领袖画像,其中最多的是毛主席像,影响很大,而且大多是为博物馆的展览而创作和收藏的。比如,1959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送别》;1960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水粉画,是与伍必端合作的,后来转化为油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61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十二月会议》;1964年参加第三次全国美展的《长征》;1966年为展览公司创作的《毛主席在庐山》;1969年创作的《毛主席在炼钢厂》;1970年为平型关纪念馆创作《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和林彪》;1972年临摹董希文《开国大典》(与赵域合作),和《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与侯一民等合作);1976年为军事博物馆创作《毛主席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

 

靳尚谊先生创作的这些红色题材作品,在当时就获得了广泛的反响,时至今日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新中国美术历史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遗憾的是,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观念的发展和变化,靳先生在那个时代创作的许多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幸丢失,极为遗憾。如1970年为平型关纪念馆创作的《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和林彪》,画的是毛主席和林彪在延安窑洞里俩人促膝谈心的情景,因为林彪事件发生后,平型关纪念馆被封,这张画从此像黄鹤远去一样不见了踪影;再如,他毕业后于1959年创作的名作如《送别》、1964年创作的《长征》等,都是大场面的巨制,也都遭此厄运,实在惋惜。

 

靳尚谊先生于1967年所绘这幅巨制《毛主席半身像》的发现,其意义不仅是找到了靳尚谊先生的画,为艺术品市场增添了一道风景线,而在于抢救的一段历史,这为研究靳尚谊先生的艺术生涯以及“文革”时期中国油画历史的真实状况,提供宝贵的实物标本,意义不小。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