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
匡时五周年 特别专访
董国强:保持优势 扩大影响力
五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强褓中的婴儿逐渐成长茁壮;五年的光阴,也可以让一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历经艺术市场更迭盘整的洗礼,成为中国拍卖行业中的佼佼者。恰逢北京匡时拍卖的五周年庆,《大观》很高兴在秋季拍品征集已经大致底定的此时,专访到匡时的总经理董国强,与我们的读者分享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企业成功经营的理念。
记者:当初为何会想成立拍卖公司?
董国强:匡时是2005年成立的,在此之前也一直有人找我做拍卖,但那大多是客串和帮忙的性质,加上我个性比较懒散,所以2005年以前我一直没有真正投身拍卖,更多是做一个旁观者和买家。 2002年我生了一对双胞胎,我很喜欢小孩,所以那段时间几乎就是天天在家当好爸爸;后来,到了2005年,孩子渐渐长大了,我心想:总不能让孩子觉得爸爸整天在家睡觉、什么事都不做吧? (笑)所以才觉得自己应该再出来做点事,对孩子起一个榜样作用。另外的几个原因就是:第一、以我在拍卖行业里的经验,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过去我累积了不少买家、卖家和行家的人脉,其中大多数都是我很好的朋友,他们也都鼓励我出来做拍卖;第三、自从2003年SARS之后,艺术市场的整个盘面扩大,对于做拍卖来说是相对有利的生存条件。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自己可以从事拍卖行业。决定要做拍卖之后,我就找了我的好朋友刘益谦─对刘益谦来说,艺术品他也收藏了十多年,对这个行业本身就有兴趣,他自己也有多圈内的朋友,加上我们两个相互之间的信任基础深厚,于是就决定一起成立匡时拍卖。
记者:可以谈谈匡时拍卖刚成立时的情况吗?
董国强:从外人看来,拍卖很简单,不过就是收件、上拍然后收款;但真正涉足之后,就会了解其中有许多环节复杂的部分。而我,既没把拍卖想得太简单、也没有感觉它太复杂;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也是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成立匡时的。匡时成立的初期恰好赶上了市场的回调,2005年的上半年大部分拍卖公司的成交额都比2004年减少许多。作为新的公司来说,我认为赶上这样的时机不见得是坏事─市场好,谁都能做;市场不好,恰好可以看出谁能做、谁不能做。但当时我信心十足,原因有几个:第一、我想做的是好的、严肃的、负责任的、也被业内行家与藏家所接受的拍卖公司;第二、以我的专业和热情,我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