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什么会把公司起名为“匡时”?有什么特殊的含意吗?
董国强:讲到“匡时”,很多人就想到“匡时济世”或“匡正时弊”,听起来似乎有点狂妄。但我的想法是,每个人不一定具备“匡时济世”或“匡正时弊”的能力,但却可以具备这个理想─既然要做拍卖,我就希望透过这个平台,把我对艺术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
记者:你觉得匡时这个品牌,在经营了五年之后,所树立的企业形象为何?
董国强:在成立匡时之初,我思考过这个公司该如何在国内的拍卖行业中立足─因为,在之前参与拍卖的过程中,我的确目睹一些公司由弱到强、或由盛转衰。我一直认为,了解竞争对手的健康,和了解自己的健康一样重要;换言之,我首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寻找差异性的优势。作为一个新的拍卖公司,市面上有的是成立十年以上、甚至品牌有百年历史的竞争对手,他们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在这方面,匡时可说是远不及它们。所以我希望树立的品牌形象,必定是有别于它们的。我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同时我也爱惜企业形象。匡时成立到现在五年,我敢保证地说,匡时从来没有主动搞过假拍─也就是说,历年的成交额都是受到业内信赖且备受好评的,而这也是我很欣慰的一点。包括今年春拍匡时的总成交额突破了人民币十亿元,这也代表匡时确实在五年中跟上了市场的步伐。
记者:经营拍卖公司五个年头,你碰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董国强:这可以分成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认为最大的挑战,也是日后必须调整的部分,就是人才的培养。有人说匡时是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公司,这来自于我自身的理想主义─做事亲力亲为、凡事都觉得自己做会更好,但这反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次就是公司制度的建立,因为在过去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业务上,尽管我们的同事人都勤奋而踏实,但在公司的管理和制度建立上,匡时仍然不及许多老牌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匡时若要继续进步,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加上又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未来肯定是会遇到发展障碍。这是我五年下来的总结,我希望到成立十年之后,这些问题可以获得解决。
从外部来说,我自己认为对于市场环境和客户复杂程度的预料上不足─拍卖是个行业小、圈子大的事。从拍卖金额来看,其比重在全国的经济比例中是相当低的,但接触却是来自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换言之,要从事拍卖,必须具备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却也是五年中我收获最大、也是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原因─我们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交往的过程中,我可以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并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