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定“三”生 2010-11-30 11:26:26 来源:江南时报 点击:
在当代画坛,丁飞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热爱艺术、作品充满激情,个性鲜明,代表作有《井冈山》、中国最大的荷花手卷《水国清韵》图等。


  
  丁飞“牛屎”,是一种观念,是一种雅号,也是创作理论。另外我从小在乡间生活,对农村田野生活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情结。对司空见惯的牛屎,有着细细致的观察和体验,那风干了的牛粪,其纹理就像缩小比例的山的皱折,维妙维肖,非常之美。这让我找到了艺术喷发的新的管道。于传统的披麻、折带、解索之皴后,别开一路。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发明了自己独创的“牛屎皴”,从而在画坛上受到关注而引发议论。
  
  记者:您近期出版的《如梦方觉丁飞牛屎画集》,请问画集为何取名“如梦方觉”?
  
  丁飞:如梦方觉,这是文学化的表述,换成直白地说法是“大梦初醒”,既往就像一场梦,如今才刚刚醒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对画家珂勒惠支也有这样的说法:“从一九年以来,她才仿佛从大梦初醒似的,又从事于版画了。”当然,我非鲁迅,也非珂勒惠支。这里只是想借喻,人生如梦,无论是中外的艺术家与否,都有大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智慧如诸葛孔明之类,也有“大梦”。所以,梦,人人有,人人于梦中,关键在一个“觉”字。
  
  记者:作为一个画家,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每个艺术家追寻的目标。在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您的“牛屎皴”,也曾有文章多次介绍,它给观众的直觉是既有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品位,请问您是怎样去塑造建立这样一个您特有的固定模式风格的?
  
  丁飞:中国山水画是在严格的规律运行中发展起来的,做为画家,学习中国画历来注重传统的理解,首先对每一时代总体发展及对这一时代画家个人的面貌技法,对后一时代的影响有所了解。每一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从传统的延续中把握寻得更为符合自身意识的标准、规范。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画家付出极大的努力,更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加之功力,站在这一高度去认识自然,理解生活,从中感悟富有灵性的图式,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或空灵飘渺。再从中引伸到风格问题和广泛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是说个人的风格并非是刻意追求,而是厚积之后的自然流露,水到渠成而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体系。
  
  记者:您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这在您的许多画作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同样的激情,您是否认为激情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
  
  丁飞:激情不仅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没有激情的驱使,又怎能表现出有价值的东西呢?要是没有激情的驱使,创作出的作品只会显得空洞无味,谁也不会被你打动。正是激情赋予了我们无比珍贵的时刻,构画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图景。
  
  记者:很多评论家对您的创作有一共识:无论画面、题诗都流露出亦诗亦画的内涵,您是否认为文学和绘画彼此关联?语言和色彩、美术构图和书面表达互为影响?一幅画激发文学家产生了灵感,使他们写下令人难忘的篇章,但也许绘画对文学家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文学对画家的影响……
  
  丁飞:绘画和文学艺术存在着某种联系,撇开各种表现手段不谈,两者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达到展示最深最美的意象,文学是运用抽象的文字有机组合来塑造意象;绘画是运用笔墨塑造不同形态的图式来达到共同的目的。站在一幅美术作品前,我们能感受到那股激情的震荡力,正如一首诗,或一篇感人的文章,能够唤起我们胸中的情感。苏东坡论王维《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内涵与修为。
  
  记者: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从您作品上的题字和书法作品可以看出您在书法和绘画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的?
  
  丁飞:中国书法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所用的笔墨纸砚、用笔的方法基本相同,所追求的粗细刚柔、雄浑豪放、秀逸优美、平正奇险也是相通的。中国绘画考究的笔墨情趣,方圆起伏,露藏虚实,枯润浓淡,也是从书法的美感中转移而来的。中国画家学习书法,是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最大区别之一。在我的绘画创作中,注意将书意融入画意。当然这个融入不是有意识的融入,而是无意识的融入,即通过对人生体验、对书法点线的磨练和对物体的长期观察,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表现语言和符合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