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英:主观解释的纪实--刘芯涛作品释读 2010-12-07 15:02:0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 易英 点击:
帕诺夫斯基说,在探寻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时,首先要寻找作品上面可识别的记号,再追寻记号后面隐藏的含义。

 

刘芯涛 《空房间》 (150x200 )cm  2010年

 

>>>刘芯涛个人主页

 

  帕诺夫斯基说,在探寻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时,首先要寻找作品上面可识别的记号,再追寻记号后面隐藏的含义。按照帕诺夫斯基的意思,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也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直接呈现在画面上,而是被历史与文化所掩藏,艺术史的工作就是通过图像的记号寻找出隐藏在图像后面的联系,从而发掘出作品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艺术仍然存在帕诺夫斯基的问题,但图像发生了转换,从icon转变为picture,从模仿转变为再现。在西文中,再现有几种译法,在古典哲学中译为表象,在现代文论中译为表征。作为表象是再现客观事物的外表;作为表征则是主观解释的再现。经历现代主义之后,艺术已经放弃了表象的复制,这不仅因为艺术语言的发展逻辑,也在于机器复制的图像排挤了艺术的功能,表象转换为主观解释的纪实。这样,我们又回到了帕诺夫斯基,但意义有所不同,艺术作品作为主体的产品,是透过主体对客体的再现,客体是作为主体的客体,而非客体本身。表征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对于表征的释读是进入客体的途径。刘芯涛的《溃夜》没有自明的内容,也没有当代文化表面的再现,但我们又从中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在场。当代艺术很难用现代主义的传统来解释,如形式的、表现的,或超现实的;真实的表征并不是表征本身,在表征的后面还有真实的客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