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原始模型 2010-12-09 14:45:34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邱志杰 点击:
曲阳石雕由较单一的传统佛像、狮子、建筑装饰构件的加工生产,发展到今天丰富的谱系,其直接的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心理的变迁。作为图像史的个案,曲阳石雕生动地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心理的震荡。

 

多种雕塑造型在曲阳的并存,把雕刻之乡曲阳本身,雕刻成了一座奇观之城。但是,这些图像种类背后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心理。去理解它们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必然性之后,它就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我们走进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心理混乱的一串钥匙。

 

 

佛教和狮子这类传统图式本来是曲阳石雕的全部。在目前的格局中应该说它们是因为新的图像的到来,降低了比重。而它本身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征性的庄严的石雕,而是更多地被纳入到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园林雕刻的巨大的需求量,无疑是90年代一带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发展的直接产物。它们背后的动力是“发展”。正如新出现的伟人像、西洋雕刻和“现代雕塑”也同样可以在“发展”这个议题下统一起来。西洋雕刻和伟人像分别是“发展”中社会分化两极的需求,而那些“走向未来”的“现代雕塑”则是“发展”这个30年来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官方宣言。

 

 

往更深处说,伟人像背后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内在地包含了走向未来的发展观,而西洋雕刻背后的基督教文化影响也同样包含了未来主义的历史观。它们共同为“现代雕塑”的出现早就准备了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的选择,来自一个民族的屈辱记忆和赶超冲动,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今天伟人像的市场需求。

 

奇观是可以理解的,理解破解了奇观,使它们成为必然。这种奇观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病症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病史。曲阳调查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的青年能够分享大地的痛苦,背上历史的包袱,完成成长,用他们的生命来克服这些病症。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