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最具开发潜质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博物馆文物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其市场价值。“我们明年准备自主开发的产品要占到六成以上,我们要让观众发现,在苏博买到的衍生品是独一无二的。 ”设计人员由此看好中、高端的馆藏文物复制品,比如“七十二状元”扇、可作为标准器的明清官窑瓷器与“洪宪瓷”,还有大量的“吴门画派”名家精品。
同样的思路在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实践中也有极好的体现。昆博收藏的昆曲抄本和昆曲手折在全国居于领先。昆博为此开发的“经典爱情昆曲手折类四种”极受市场认可,每10位走进昆博的参观者就有1位会购买这套昆曲手折。今年11月,英国博物馆考察团到访昆博时对这些精致的博物馆衍生品赞不绝口:“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的完美表达”。省昆的负责人则认为,昆博的衍生品可以让更多的昆曲爱好者把一台精彩演出的印象带出剧场,留在眼前。
创意与营销可提升竞争力
文物从藏而不用到藏尽所用,是衍生品开发给博物馆业界最大的一个观念转变,这种转变也催生了更多的开发思路。
让展览与衍生品成为“共生资源”即是一例。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引进不少展览,配合展览进行衍生品开发、推广就是个机会。“目前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关注度这么高,展品的图书、展品的高仿品就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据悉,上海博物馆为各种展览制作的展品图书占其衍生品的重要份额,而北京百雅轩推出的吴冠中画作复制品在苏博取得的销售佳绩,同样也令苏博相关人士印象深刻。“明年有望推出的文房雅玩特展,就会同时开发一批毛笔、砚台、笔筒的衍生品。 ”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