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嘛蒙着名字评?
午餐时间到了,评委们捧着盒饭,边吃边继续讨论。为了投票更具有准确性,评委们一次次跑进展厅,对两件作品进行反复比较。结果,又有评委发现了刚才巡视时遗漏的佳作,提议也拿来讨论,使得本来相持不下的讨论,变得更为复杂。几度争论之后,焦点依然回到25号和53号上。
毛焰建议更多地了解参展艺术家的背景,包括创作经历、年龄和性别——评奖不是简单地看作品,还需要了解一下候选人的背景。绘画还不光是看个性,个性肯定很重要,但是还要看有没有比较大的融合。
陆蓉之附议:“干嘛蒙着名字评?又不是考大专联考,就是拿名字出来也无妨,让我们了解艺术家的成长背景和整体状态,综合评。很多人一两张画好,很突出,你选了他,过两天这个人不画画了。白给。”应评委的要求,艺术节组委会分别介绍了这两位艺术家,他们同为1982年出生,都长在巴蜀之地,一个在重庆,一个在成都,都被媒体报道过,也参加过展览。53号幻想自己是童话世界里面的一个国王,作品表现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幻想;25号不靠绘画来维生,喜欢园艺,做了很多园艺设计,喜欢清静、自然的状态。
听完艺术家的背景介绍,陆蓉之建议:“能不能两人都给奖。”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评委的赞同。评委们就此达成了一致:没有改规则,不是两个奖,还是一个奖,由于这两位艺术家中的任何一位单独获奖都不足完整表达评委所希望指引的创作方向,所以只能由他们分享。
何多苓说:“分享避免了两个并列得奖的尴尬,这有很多先例,诺贝尔奖还有三个人分享的。分享是因为他们俩不能单独拿这个奖,肯定其中任何一个都会有问题。其中一个技巧好一些,更成熟一些,而且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当前青年艺术创作的一种典型图式。但是单独肯定他,就会被认为这是在肯定这种已经成为潮流的创作,而拒绝了另一种带有更个性色彩甚至逆潮流而动的创作,我们假如对后者完全不加以鼓励,也说不过去。”至此,年度绘画新人奖确定了最终得主,这个奖项的讨论几乎占了评奖的一多半时间。
尽管汪建伟对得奖作品过于集中于绘画提出的质疑未被列入讨论议程,但他对评奖的氛围依然给予了高度评价:“坦率、简单、不矫情,没有人以陈词滥调来捍卫自己的意见,也没有人轻而易举地妥协。更没有出现那种似是而非的争论,就是那种话题本身不是问题,为了争论所制造一种伪争论。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评奖。”刘家琨在评奖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是真诚:“这次活动没有以往那些艺术活动中的权力意识,淳朴唤起淳朴,诚意唤起诚意,所以有那么真诚的评委讨论,真是一个奇迹。”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