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老人,一部旧上海历史
在残破的街区和墙壁上悬挂巨幅人的表情肖像,这是JR近年来一直沿用的呈现方式。在上海,他为这18个老人的系列取名为《城市肌理》(The Wrinkle of the City),在他看来,这些老人脸上的皱纹,也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历经岁月的记忆和表情。
因为是随机挑选的“模特”,其中很多人,JR都无法还原他们的名字,却记下了他们亲历的各种人生故事。
6月的一天,JR在公园里邂逅了坐在轮椅上的庄龙泥,问能否帮他拍一张肖像,并交换一段庄老亲身经历的往事。
庄龙泥答应了。他从自己的大学时代开始追溯:从上海纺织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工厂当工程师,很快他被升职为纺织部主管,但之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有一天,我爬在工厂的人字梯上干活。突然,几个红卫兵冲进厂房,把我连同梯子一起推倒在地,我当场昏迷,他们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离开了。”庄老对JR回忆道,“几个小时后,他们又回来,把我拍醒……谁知道他们不是来帮我的,还要在旁边起哄,‘他腿断了,两条腿全断了!’”讲到这里,庄老哽咽了。几十年过去,他已经忘了在平地上行走的感觉是怎样的了。
这只是JR听到的18个故事中的一个。在上海,在公园或某个街道上,JR任意挑选了18位老人,为他们拍照片,聆听他们的故事,并把这些照片打印成18张巨幅黑白肖像,张贴在上海各区将要被拆迁的棚户区内。这些作品自10月24日起在外滩18号展出。同时,这也作为2010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项目之一。
除了庄老外,与JR聊过天的,还包括在锯木厂工作了40年的老伯、出生时因日军侵略而跟父母逃到舟山的老阿姨、年轻时出海环游过世界的水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是耄耋之年。相比之下,67岁的庄老还算年轻。
他们之中,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有年轻时来上海成家立业的外省人,有的年轻时做过生意,更多的则是工人,在外国资本家沿黄浦江开设的造船厂、纺织厂、造纸厂中打工。
从他们的讲述中,JR大致还原出了一段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上海经历的波澜曲折的历史:日本占领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海租界的消逝、上海解放、“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这些人都是城市往昔记忆的最后一部分见证者。”JR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对这些老人来说,最早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都随着见证者的逝去而消失了。随着这些长者留给我们的记忆时而模糊,时而被忘却,JR想要借这次街头艺术展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一定要记住老年人传递给年轻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