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伪的误区
(一)、造型辨伪。
历史上所有玉器的造型,对于现代科技及民间艺人来说,仿制还不算太难!造型及某些艺术风格现在并不能作为辨别真伪的内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别精湛的造型的艺术品特别难仿,这就是所说仿品的“有形无神”了;难仿的是艺术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质、玉材辨伪。
玉的质地与真伪在高仿品当中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特别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而是用当时流行的玉材,如和田、岫岩、南阳等玉材。玉材不可作辨伪依据。
(三)、纹饰辨伪。
由各种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还都散存于民间,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的、不碎的。我们知道:当前古玉的高科技作伪都已利用电脑成像,各时期古玉器纹饰并不复杂,都比较容易仿出来,但也有未知新的纹饰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当前以“纹饰”不能做辩伪依据,只能作为断代参考。
(四)、风格辨伪。
风格,即是每个时代、每个文化类型的“特征”;风格特点很容易仿制很多人一眼望见形制特殊风格的精品,就不再细看,就不屑一顾地妄断“伪品”。
无论哪一种鉴定方法,多属阶段性成果,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然法则,作伪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鉴伪水平的提高,只要市场存在,而作伪的手段、方法就会无休止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鉴定方法,停留在已掌握的技术水平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深入市场,深入实践,多摸索,即多研究真品,更要勤研究不断出现的伪品,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
李老师为大家鉴定玉器真假
“经典收藏走进爱家”系列公益讲座,是《北京商报——典藏周刊》与北京爱家收藏品市场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将经典收藏分门别类进行发展历史、文化价值、市场状况等的系统梳理,同时结合实物范本进行现场讲解、赏析,专家均会在现场进行免费鉴定。讲座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