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历来不主张打“假”,关键是不能欺诈
我历来不主张打假,因为这个假实际上是打不了的。如果没有假,很多真作品现在就见不到了,早期的临摹不就是造假,专门的造假出现的也很早,战国就出现了。过去老师给我们讲课,说到乾隆仿的青铜器时,贬的一钱不值,现在这个卖得很贵。关键是不能欺诈,你比如说去潘家园明明花三百块钱,你非说你上当了,这个讲理不讲理?还比如说张大千是造假出身,现在拿一张确凿的张大千访的石涛,这比石涛还贵,过去徐悲鸿先生说一句非常有道理,宁买假似真,不买真似真,所以艺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不在于真伪的叫真上,那是学术问题,学术上说不清楚的事多了,博物馆藏的东西不敢说太多,一层至少有那么几个或一两个假货。
收藏偏门:从“假”开始玩收藏
因为我接触到很多大藏家,别说花上亿,要花几百万买一个东西,正常的情况下它已经失去了陈设价值,基本上买过来后都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你往家里摆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往家里只能摆假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名贵的书画,不要说古代的,就是李可染的书画你挂家里一年颜色掉一圈,根本不适宜长期悬挂,高值艺术品都不适宜在家里面陈设。我跟他们开玩笑的时候说其实真正要入手,真正去玩收藏,真得从假开始。你分不出什么叫低档假货,你怎么敢去玩高值的东西?现在机器做的假是没有收藏价值的,但是你一定要看懂,柴窑、气窑烧的当好东西买回来,这就上当了。所以从假开始玩,摆在家里面看懂了就进一步玩高端的,这比较可行一点。但是真正可能会获利比较大的东西往往是争议比较大的东西,争议越大的东西有可能获利面越大。所有靠收藏赚钱的都不是短平快赚的钱,都是不经意收起来,过了若干年以后觉得价格动心了才会出让的。
(本文根据论坛发言录音修整,未经过发言专家修改)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