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徐永斌
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金融资本和艺术,特别是艺术品怎么样结合。从中延伸出很多的文化产业链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在初期创建的画廊,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经营艺术品的画廊。后来我们在国内第一单做成了艺术品和金融之间的质押业务,那是在潍坊做了,当时给了两个亿的规模。这也在研究包括代理制,我们最早代理了国画家刘庆和,2002-03年学习国外的西方的代理制,走了一段时间我们也在反思,特别是到了2007、08年调整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剧痛,发现单一的艺术品经营机构没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资本支持,做起来非常累,而且很容易夭折。这期间我去北大进修了两年,我们也一直发一些艺术品基金,在这个月和中信发了一支中国信托的产品。在这期间不仅仅是有钱,有机构,我也参与了文化部的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我是山东工作站的主任,在鉴定方面我们又参与了一系列工作,也参与了深圳文交所的艺术品产权拆分,这一次的齐白石拆分就是由我们单位来完成的。
从头到尾,一个艺术品机构和基金,在鉴定和未来的资本运作模式中,整个的产业链条基本上实现了。经营艺术品,我发现的是整天在自欺欺人的这么一个过程。在中国应该是在世艺术家作为推动主力,但由于很多机制的缺失把我们挤到另外一条路上,不仅做艺术家的推广,同时也做一些已故大师的经营,而且今天贵买贵卖,天天自己骗自己的感觉。这期间又做了一些近现代大师艺术品衍生业务,在中国一般叫艺术品衍生品,在我们这定位为衍生艺术品。我们和茅台集团合作,大师的画在景德镇做完了,53度茅台装上,之后做成一个限量版发行,这之后表面上卖的是茅台,中间把中国最优秀的大师文化用这种方式体现传播出去,这就是在文化产业中光卖原创很难,衍生出来东西可能会称之为产业,我们在这个链条上做了很多尝试。
(本文根据论坛发言录音修整,未经过发言专家修改)
【相关阅读】
"2010首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讨论单元(一)系列观点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