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布莱森和保尔的文章《符号学与艺术史》中,他们谈到了“此时此地的作者”与“此时此地的接受者”的概念。他们认为当研究者在不断重构上下文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就处于上下文之中。详细内容可参考Mieke Bal and Norman Bryson, Semiotics and Art History, The Art Bulletin, Vol.73, No,2 (Jun., 1991)。
[2] 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73。
[3]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74。
[4] 同上
[5] 同上
[6] 波吉奥利也有一本书名为《先锋派理论》,此理论划分了前卫艺术的几大特征,成为比格尔之前论述前卫艺术的一本非常有影响的理论专著。
[7] 参照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87。
[8]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88。
[9]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89。
[10]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91。
[11]比德-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P93。
【编辑: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