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纵览艺坛,美术界取得了非凡成就。先锋艺术,国际接轨;艺术大腕,耀眼名星;全国美展,佳作迭出;艺术市场,槌起金落;艺术学子,蜂拥而至。但全球经济,加入WTO,经济为纲,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一些艺术家心态上浮,邀名逐名,“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以拍卖会为风向标,不沉下心来探讨艺术,甚至于有艺术家从此乐不思蜀,顾此失彼,迷失方向。艺术家的理想不应只是求名夺利,现实环境下却要求艺术家名利双收。这里有必要强调很重要的问题——本质,及从根源上探究艺术本质。
从本质出发看问题
很多人看书都是从书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修正自己,增长自己,这是从书中学习“方法”而已,或者说,学习求取功名的方法。看书不只要学习知识,更应该看书中的本质。看历史书不只要看事件,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谋略是不够的,应透过纷繁复杂的事件表象去看清历史本质。由此得出,看书抑或看任何问题,从本质出发看问题。
譬如中国革命时,毛泽东的最大成功,是他看问题看到本质,看到中国当时的本质。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从曾国藩年代就已推行洋务运动,接着是维新变法运动,接着是孙中山推翻满清,提出民主口号——三民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再接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民主精神,改进落后的中国。顺延至我国革命年代的第五次反围剿时,都受这种天下大势的影响。都强调西方的兵法,德国的顾问,苏联攻击大城市的方法。甚至当时的领导人大部分是从各个国家留学回来,掌握着先进的理论知识。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强调纯正的马列主义专家、国外军事顾问,西方硬碰硬的阵地战,占领大城市再进攻农村。而当时一直研究农民问题的毛泽东最清楚中国的本质,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及贫穷落后这个本质,走工农武装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才是正确的。但他也阻止不了天下大势,在当时几起几落。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至尊义会议期间,他做了很多工作,才让人从痛苦的教训中醒悟过来。最后,历史事实证明他是成功的。这事例说明从本质出发比天下大势更重要。后来毛泽东也著书提倡“实事求是”,就是调查研究之后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事理。以上历史事件说明从本质出发看问题的正确性。
本质是学术研究出发点
从本质来看中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自己去感悟,不注重本质定论。多讲究方法,讲究谋略,这是二千多年来的文化传统惯性。其中儒家的一个宗旨讲修、齐、治、平,这就是教人谋取功名,教人看书当作谋取功名的方法。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心态上作为最高出发点就不对了,是没有从本质出发。所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扬振宇在一次演讲说过:大意是讲中国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是造成近百年来所有的物理科技创新都是由西方创造,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及中国近百年来落后的原因。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不讲究本质定论造成。先人不讲究本质定论,后人就永远无法探讨先人的定论,从而因循守旧。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道德经》有上千个辩本,这些辩解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潮流在所难免地有所错谬。就像一艘大海航行的船,没有定论这个锚,船会随波逐流。所以说我国文化史是不断论证古人的历史。与此相反,西方什么都讲究定论,我们读《理想国》柏拉图的哲学就可知一二,《理想国》代表的西方文化传统,讲究一步一步推论,用“助产术”和“归谬法”推论出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本质。而且西方还讲究详细的概念实据。后人根据概念实据不断去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今时今日之追求创新。所以得出,本质是为了讲究定论,端正心态,端正态度,根源入手,根源创新。
我们再来看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我们不只要看到他好的一方面,还要看到他不足的另一面;不只要看到他随着年代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还要站在古代、现代的角度看他;既要看到赞扬的一面,又要看到批判的一面,还要立足全球从西方的角度看他;这样系统地、联系地、发展地对比才能看清儒家思想的本质,这就是从本质上看儒家思想,也是系统地、立体地、运动地、由点到线再到面地看本质的方法。也只有从本质上看透儒家思想,才能对儒家思想进行切入现代社会并对之进行赞扬,批判,才能推陈出新。这样做才能发出正确言论,指导别人。这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进行任何思想探讨、学术研究的方法。一句话,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看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