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精神病院之门,也打开精神病人的心门
郭海平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关注,起源于他的哥哥。他的哥哥就住在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里,至今已经服药几十年了。
郭海平的哥哥比他大十几岁,身材健硕、聪明朴实,是家里几个孩子中父母最寄予厚望的一个。但因为在南大工作的郭父在“文革”中被打成了“反革命”,原本打算参军的哥哥政审不合格,改放苏北农村插队。
他回忆道:“那时候我还很小,一天放学回家,突然看见下放当知青的哥哥被人送回家了,两个大汉一左一右地押着他,哥哥被用绳子五花大绑,勒在我们家的凳子上。”他一向崇拜的高大而聪明的哥哥已经完全疯了,当时哥哥的眼神在幼年郭海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成了日后弟弟主动要求入住精神病院的隐秘动因。
南京祖堂山医院坐落在南京著名的南郊风景区内,“南朝四百八十寺”,著名的“弘觉寺”就在祖堂山,同今天的祖堂山精神病院只有一墙之隔。南朝最后两个皇帝死后就埋葬在这里。皇帝陵墓、寺庙与精神病院,三者都同出世和灵魂有关,冥冥之中被安排在一起。1952年,弘觉寺的僧人被悉数遣送回家,寺庙就成了收容精神病人的场所。
郭海平进入祖堂山精神病院是在2006年10月10日,进入之前,他经过了10个月的再三申请院方才得以同意。
他希望对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艺术疗法”,收集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并进而观察他们的精神世界。
郭海平只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各种绘画用具进入南京祖堂山精神病医院,医院把住院部的四楼全部拨给他使用,有几间很大的活动室,每天下午,有医生带着病人过来画画,有些人只是看看就走了,另一些愿意留下来。郭海平只提供用具,鼓励他们随心所欲地画任何自己想画的东西。
在他的住院日记中,这样形容这个临时居所:“每到夜晚就有一种恐怖的感觉,四五百平方米的整个四层楼只有我一个人,稍有动静,即使是走路都会有清晰的回音,为了减缓这种恐怖感,我总是打开整个楼层的灯光。”
入院没几天,患有精神分裂的张玉宝引起了郭海平的注意,郭海平认为张玉宝是他最感到震撼的精神病艺术家。张玉宝从未画过画,发病的时候他会举着菜刀在大街上乱跑,但他却画出了令许多艺术家都大吃一惊的“挣扎”、“怒吼”、“放大镜后牵着怪兽的人”等作品。郭海平对这些画毫无头绪,张玉宝的解释是,这些都是从他“脑子里冒出来的”。他作画时的状态也很“大师”,格外自负。
张玉宝的眼神与其他病人很不同,精神病人服药以后眼神多少会有些涣散或呆滞,但张玉宝的眼睛骨碌碌,很狡黠,他常半低着头,可是眼睛瞟着,暗中观察别人。他会说冷笑话,善于在语言里埋伏机关打趣别人,别人笑成一团,他不笑。不发病时,看不出他有任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