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登陆新加坡系列访谈:画廊总监晏青、徐晖 2011-01-15 14:13:09 来源:搜狐文化 点击:
对于艺术家和画廊来说,坚持是特别重要的。做艺术真的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你认为好的东西就坚持下去。这一点是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其他的行业很多事情可能做一个产品,你可能很快就会被人认可。艺术正因为它有一个超前性、前瞻性,因此在当下的时候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

德轩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徐晖

 

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画廊的价值观?

 

记者:我看到这个名单里,国内有十几家,也有印度、美国、意大利的一些。同样聚集着各方面的画廊,二位的画廊选什么样的作品带过去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画廊的价值观?

 

晏青:我们画廊这次带去的主要还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主。因为我们觉得很多比较有名的艺术家他们可能是在各个场合都已经出现过。我们当然也会带一两个极少数的比较成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能针对这一次博览会更想推出一些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您指的年轻具体指哪些艺术家?

 

晏青:穆国英、王迈、姜芳、,这些比较年轻的艺术家。王迈知名度虽然也很高了,但是他算是一个年轻的知名艺术家。

 

徐晖:四五十年代的艺术家,现在艺术家的年龄,我们都带他们转型时期的一些作品,我们带了一个观念摄影,他把以往民国时代老的照片用他个人的情结,对那个时代的理解,重新做了一些处理,让历史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你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很特殊的,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很有意思。

 

记者:带到国外的作品会不会考虑到和政治有关的因素,艺术家会不会考虑这些方面,会不会把他这个作为一个优势,拿到国外展览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徐晖:你要表现不同的东西,这个反而看来很可笑,那个时代是荒诞。我们人看到更多的不是对立,意识形态的东西。现在觉得却很好笑,反而是很荒诞的东西。艺术家就喜欢给大家看以前很荒诞的东西,没有政治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淡化了,不重要了。

 

记者:我今年在香港艺术博览会的时候,有几家画廊带去达明-赫斯特的作品。香港博览会的产品现在还是有很多优势。大概有五家左右的画廊去做。画廊之间也不断的在买作品,不知道你们遇到的有这种情况?

 

晏青:也会有,很多从事画廊工作的人也有一些双重的身份。至少他是喜欢艺术的专业人士。画廊和画廊之间的交流也很是很常见的。我们画廊的老板也会在其他的画廊米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会有这种现象。

 

记者:徐总之前是怎么进入到收藏艺术,做画廊,有没有先在博览会买过东西之后才把兴趣带起来?

 

徐晖:我从小喜欢画画,有一个情结,就想做这件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要做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就选择了做画廊,其实做画廊挺难的,尤其是我们新的画廊,极难。我开始做画廊其实挺尴尬的,它是一种挑战,如果为了单纯赚钱,做其他生意都可以。想靠画廊来赚钱实现这个目的,这不现实。因为做画廊想把它做好,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要对这个行业热爱,有很多激情在里面,然后有一个好的专业素养,能够看出来东西,能够更好的为艺术家、藏家服务,提供好的作品。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撑着,毕竟你三五年要有一个计划,所以我们做之前都想过这个事情,还是对艺术本身感兴趣。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