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10年12月,举办了一场私人中国书画展,但是吸引了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众多机构古书画专家的热切目光。这个名为“刘益谦、王薇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大展”的展览,展出了刘益谦近二十年来转战国内外各大拍场的一部分成果:总共展出了60余幅古代至近现代书画作品,其中宋画2件,元代书画5件。
作为中国现代顶级艺术品收藏大家,2011年初刘益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亿元时代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种常态,仅这两年他用于购买艺术品的资金就将近30亿元,而国内跟他同水平的藏家不下十位。
记者:有人说你是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的重要推手,也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品进入一亿美元时代也指日可待,对此你怎么看?
刘益谦:盛世收藏热,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恰好说明了我们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平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许多人愿意在艺术品上多花工夫和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神层面的东西远远滞后于物质,当财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对精神依托的寻找,就会越来越强烈。而过去一两百年的大动荡大革命,毁灭了不知道多少古代艺术品,现在存世的古代艺术品少之又少,一旦露面大家都拼命去抢,钱多好东西少,价格自然就容易飚上去。
我认为总体上艺术品也是遵守供求关系定律的,而艺术精品的供不应求才是中国艺术品迈入亿元时代的最大推力。我个人只不过是这个市场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进入的早一点,买的时候手笔大一点。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2010年你在艺术品收藏上投入的资金总额?
刘益谦:粗略算一下,2010年我花在艺术品上的钱有个十五六亿。几件大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就花了10亿左右。买王羲之的《平安帖》花了3.08亿,拍陈栝《情韵墨花》花了1.14亿。年底在上海道明拍卖会上,用将近2亿买了宋朝唐炯和范成大的两张信笺。另外,我太太也花了不少钱在油画上面。
这两年我在艺术品收藏上总共投入了差不多30亿,收藏的作品以宋元明清的古代字画为主。《石渠宝笈》上记载的东西,在国内我手里算是比较多的,可能仅次于故宫博物院、上博、辽博。
记者:国内跟你一个档次的艺术品收藏家群体大约有多少人,他们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刘益谦:其实这个市场藏龙卧虎,比我牛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很普通的一张古画,现在很容易就拍出上亿元,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热衷于收藏。伦敦拍的那个乾隆瓶,我也参与了,但是没举过国内的一个朋友。
跟我一个档次的国内收藏家,我知道的就有10来个,他们的名字不为外界所知,是因为有人通过代理人举牌。但是他们喜欢买什么和买了些什么,我心里有数。这些人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多从事地产、能源、金融和矿业。
记者:现在一些艺术品拍卖现场气氛狂热,价格屡创新高,是否意味着这个市场的泡沫已经很严重了?
刘益谦:当前的艺术品市场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投机情绪比较浓厚,很多急功近利的资金涌入这个市场,把收藏投资搞成了投机收藏。
在我看来,艺术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商品,一类是艺术精品。那些换手频繁,今年拍到手明年就再上拍的东西,大部分是艺术商品,它们蕴藏的文化精神价值远远低于其商业价格的标签。艺术商品市场我觉得泡沫问题还是比较明显,根本不值这么高的价格。
而以古代字画为代表的艺术精品,一方面存世稀少,另一方面经过了时间检验,其价值很难有一个标准的估量,天价自有合理性。
【相关阅读】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