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会再一次露出纯粹的本来面目
事物存在于关系之中,悖论是事物关系最为普遍的存在。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的个人艺术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主线。我难以感觉到许多人对落日的激动,却能轻易地在条理和逻辑中找到乐趣;我沉溺在思辨的纠结与愉悦中,在选择意味着判断、判断意味着困惑的过程中,艺术是大脑而不再仅仅属于感官。艺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通过视觉达到的精确思维方式,是区别于哲学的视觉分析与论证。我们可以在感性的感官世界里触觉事物,同时也能够在理性的大脑世界里认知事物。然而,艺术又遗传着不可更改的感性DNA,任何一种试图更改这一基因的企图都会在“排异反应”中遭到排斥。但是,艺术在变异中存在和发展,每一位艺术家都试图在艺术中输入自己的DNA。
中国当代艺术30年,历经坎坷、惊心动魄和戏剧性变革,就像动物进化一样,生存条件的改变既会消灭一些物种,又会不断产生新的物种。中国当代艺术不同阶段的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艺术生态。市场化改变了艺术来自苦难的原有途径,艺术不再是过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经济收入的精神活动,而变成有可观收入的职业。艺术家作品的体量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变大无限增加,艺术家告别了饥饿,邻近艺术区的饭馆爆棚,应接不暇的展览饭局频繁得甚至令桌虫生厌,争夺客人的竞争改变了请客的逻辑:请客的人要感谢吃请的人!
“规模产业”这一经济领域中的术语已经适用于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来者不拒使中国当代艺术进入无可争议的强势阶段,虽然“建造在城中村的大工作室现象”必然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消失,火爆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会在与西方艺术市场的逐步接轨中进一步冷却,但是,千年不遇的中国当代艺术繁荣,会与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同步,在不过分贪婪的前提下,时间可以足够长到令人心满意足、大限即到含笑而去。
任何一种爆发性的繁荣都存在着内在能量与逻辑时限,当繁荣渐渐引退,眼花缭乱前的“诵读困难”在懂得与困惑中惊醒,物质的尘埃已是过眼烟云,艺术会再一次露出纯粹的本来面目。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