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杠杆协调城市生活
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个同时给予所有人希望,让穷人、富人都能找到生活支点的城市。你能想象一个没有平民百姓,只有富人“绅士”的城市是个什么样?
几年前,在博罗尼亚老城闲逛,见一隔离墩立在马路中间,一位老先生开着吉普车在隔离墩前戛然停住。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片,朝隔离墩旁边的机器插进去,不到半分钟,隔离墩就自动下沉入地面了,等老先生车子开过,隔离墩又慢慢升起……
由此想到北京一些居民小区也有这样的隔离墩,是用石块、水泥堆砌的——那是北京市民自己安装的简易路障,阻止小区“绅士”的车进出、骚扰街坊邻里。想法不错,却给消防车进出带来不便。更有老者“横刀立马”在斑马线等候,用石块怒砸过斑马线不减速的无良轿车……原住民和“绅士”的不睦破坏了城市的融洽。
博罗尼亚人用自动隔离墩限制车辆进入中世纪街区,这样做并没阻碍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古城,但用经济杠杆限制汽车流量。有车族自然会考虑进出自家门都要付过路费是否值得;经济状况差的邻居也不会嫉妒有车族——人家是付了费的。过路费成了市里的税收,用在城市道路建设维护与公共交通的改善上。城市管理者用公共政策协调城市生活,让“绅士”和“平民”都能心平气和,才真正体现出城市保护的人文价值,实现了经济、人文、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