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热背后的乱象调查 2011-02-11 09:07:39 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
收藏热连年高热不退,巨大的利益诱惑,催生出一条条造假的产业链和形形色色的骗局,坑害无数梦想一夜发财的试水者,还刺激着盗墓分子贪婪的欲望。记者采访众多业内人士,摸到收藏热背后的一些乱象和黑幕。

 

河南洛阳市公安局原文物缉私大队长曲金华给记者讲过一件事。说某年北京公安在某货场查获一大批青铜、瓷器类古董,专家鉴定怀疑是文物。这事当即成为大案,因其来自河南,河南警方就来协查此案。河南有关警察赴京一看,对专案组负责人说,我带您去河南看看吧。北京警察到河南几个地方一转,得,此案别查了,当地的农民们正在制作着各式各样的“古董”,和在北京查获的那批一模一样。

 

据说,不算那些够不上档次的破烂儿,所谓看得过眼的古董字画中,用十中九假比喻早已过时,其真品的比率,约在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伪品横行的程度,已到部分丧失良心的商家、拍卖行,甚至专家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的局面了。当然,正直的商人、拍卖行和专家也是大有人在的,只是在那庞大的古董圈和收藏界里,他们所占比例太小。

 

假货横行,坑害万千收藏爱好者、梦想捡漏儿的人和盲目投资、企望升值的企业家们。电视鉴宝类节目里,上当受骗的实例多得不胜枚举,有夫妻二人比着购买明清古瓷,十万、十几万元投进去,专家一鉴定,他们送去的瓷器全是仿品;有位老者花高价淘到一件高古瓷,以为是捡到了大漏儿,鉴宝前他面对镜头兴奋地大喊:“少一千万我不卖!”呆会儿一鉴定,专家说是新的,老者表情立刻极其尴尬,真担心其精神是否承受得住?

 

有两位企业家请故宫瓷品专家叶佩兰鉴定自家的藏品。其中深圳那位房地产商,收藏历代名瓷二三百件,摆的家里到处都是,几乎每件都有所谓的证书。那老板搬把太师椅请叶老客厅中坐定,让手下戴白手套把瓷器一件件摆到八仙桌上。叶老一件件仔细地看,发现他买的全部是“高仿”,她真想找出一两件真品来安慰他一下,可惜一件也没有。另一位山东的企业家,古董买得太多了,办个博物馆吧,办之前他也嘀咕那东西?就请叶老来把关。几百件瓷器,买时都有故事和说法儿,可叶佩兰一看,竟找不出几件像样的东西来。那企业家的脸色不好看了,说:“您看我这还有那么多的铜器、石器和玉器,请您帮我请故宫其他专家给看看。”叶佩兰快人快语地说:“先给你下点毛毛雨啊,就我看,你那些东西也没几件是对的,往后千万不要再买了。您干企业是行家,搞这个,不灵,隔行如隔山,不能再买了。”

 

叶佩兰跟记者说,这两位企业家都算肚量大的,碰上心眼儿小的,后果不堪设想。她曾遇到这样一位收藏爱好者——南方人,男性,四五十岁,倾其所有买了一件汝窑笔洗,汝窑何等金贵?他以为是发了大财,家庭建设买房买车嫁闺女所有希望全都寄托在这笔洗上。他想让国家级专家再给他认定一下,有了专家的认可,笔洗卖起来更值钱,为此他进京缴钱上了一个文物知识讲习班。课间遇上专家他就亮出他的笔洗,同学们认为不对,有专家也说不对,叶佩兰明知不对,却只婉转地说“这得再研究”,不想他就疯了,满院子乱喊乱叫。

 

自古以来,被假古董假字画坑得倾家荡产者屡见不鲜。财产没了也就算了,关键是梦想破碎之后,精神蒙受巨大创伤。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