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有个张大千 国内有个晏济元”
1901年,晏济元先生出生于内江。曾祖父是道光时期的进士,父亲是清末秀才,擅长书画、治印。晏济元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书画。然而,20世纪初那个动荡的年代令晏济元无心学画,他放下画笔,学习机械专业,想通过技术报效祖国,为此还曾赴日本留学,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晏济元在中国民航重庆分局找到一份做技术的工作,画笔一放多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应郭沫若之邀,为毛泽东主席70岁寿辰创作了一幅国画《红日青松图》。1979年,晏济元开始焕发艺术“第二春”,陆续创作出无数丹青巨作。
在晏济元百岁传奇人生中,他与张大千从童年时开始的友谊,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他们一同学画,一起参加画展。1930年,晏济元以仿石涛作品《人语响孤峰》、张大千以一幅《荷花》,参加柏林中德美术作品展,从此声名渐显。朱德曾称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孜孜不倦 病床上用手在大腿上作画
晏老虽然高寿,创作力也惊人,但他收下的徒弟并不算太多,全国总共20多个,在2008年时,他在成都收下了12岁的关门弟子黄彦钟。晏秉常说,父亲对弟子要求很严格,首先要看字,如果字写不好,是当不成父亲的徒弟的。“他会要求弟子先书后画,他的徒弟每天都得写五次王羲之的《十七帖》。”他说,父亲对书法的爱好也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到一个城市,父亲第一件事就是到新华书店买字帖。“在他身体好时,早晨6点就会起床练字。如果家人不提醒,父亲会一直练到中午,午饭都会忘了吃。”晏秉常说,父亲住院后,无法拿起纸和笔了,酷爱书画的父亲就用右手食指在大腿上不断比划,创作心灵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