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高跟鞋》综合材料
而在李博的另一组《这样才能平衡》的创作中,许多令人感到不安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成为他这一些列作品的主要场景,异形与尖叫好像是在与主流文化对立的尖锐性和惨烈性的提示,开拓与丰富了“他和他这一代”被压抑的世界内涵。李博镜头与笔下的形象,以及所传递的感觉,仿佛是欲火烈焰中挣扎的地狱,这个地狱并不是“水深火热”的那种,而是指它直接构成了大都市现代文明的对立面——一种对现代文明直接对抗的个人、边缘、异端的另类世界。如果从所谓“正常”的社会道德立场来看,他画面中的“撕心裂肺”,只能是一批需要拯救的不良少年、社会渣滓,种种犯罪的欲望都如怨鬼紧紧缠身,很难从他们身上得到正面意义的解说。他们或者被鄙视地描绘成渣滓,或者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注释,而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价值。但在李博的叙事立场上,这里却呈现了生气勃勃的世界,使我们不仅窥探到在被当下文化压抑太久了的边缘上的生命体验,也看到了生命边缘上的道德再生。当欲望与生命本体的意义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即产生了美学上的魅力。这种带有青春冲动的魅力,不仅仅是指逃离现实秩序的人,似乎还应该包含了在现实的道德范畴里我们视而不见的人,这样一些心灵里装满了困惑与伤害的人,正在用失落的挣扎探索着自己的未来,寻找自己灵魂的寄放处。这正如他的《象棋》,将现实的博弈赋予在他营造的棋盘中。按李博自己的说法是:在躁动中有一种平静,在平静中有一种躁动。
我无法预测像李博这样的年轻艺术家,在这条自己选定的、与他们的人生道路相吻合的创作道路上能走多远。我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我看他的作品,除了上述的感觉之外,还隐隐地以为,仅凭个体的感性经验能否将另类精神升华为较普遍的审美经验。如果联系不到人类文化的精神源头,那么,任何感性的反抗与撒野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许我们可以说李博的创作中具有的反叛性,但我以为这种反叛意味与以往评论界对“反叛”的理解不太一样。现代城市的物质欲望过早摧毁了年轻人的纯真与浪漫,他们从父母、家庭、社会方面受到的第一教育就直接与追逐享乐的欲望有关,一切都变得赤裸而无所禁忌。因此,当这些年轻的艺术家用同样无顾忌的形式来表达他\她们暧昧而绝望的反叛时,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享乐主义话语的巨大压力。李博作品里年轻人的“撒野”与“胡闹”,甚至个体与社会之间所展示的紧张关系,都渗透了对物质享乐的不可遏制的欲望。欲望越追求越遥远而生出虚无的痛感,以致对自身的无归属感产生无穷无尽的焦虑。缺乏理性批判能力,放任身体的生理反应与强调感官对世界的把握,似乎是不可能产生强有的力量,来抗衡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性异化。而两性若不从自强的碰撞中熔铸富有动力的男女关系,仅凭深情的诗意呼唤,也许难逃物化快感的进一步侵蚀。把这一点它提出来,只是对李博这样的艺术在一种文化上的思考与期望。
【编辑:马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