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雨后的工地,蔡国强向托马斯介绍家乡的创意产业园区
记者问道,为什么以前你父亲希望你学习国画你却迷上西画,在旅居国外后你却在创作中采用了大量的东方元素?蔡国强笑了:“以前是走向世界,现在是回归家乡。在我的心目中,艺术的目的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此,我一直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努力以国际化语言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至于表达效果是否最好呢?记者请教了同行的托马斯-克伦斯先生。他说,1996年与蔡国强见面时,自己是纽约古根海姆艺术馆的馆长,当时馆里以2.5万美元买了蔡的一件装置作品《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现在看起来太过便宜了。2008年,他又精心策划了蔡国强回顾展《我想要相信》,获得巨大的成功,参观人数破了艺术馆纪录。“蔡国强的作品充满历史意蕴、艺术智慧,还有他对创作的痴迷执著,感动了我,也吸引了观众,要知道,产生好的作品,艺术家必须付出很长时间的磨砺。蔡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找到既是本土又是国际的表达方式,让全世界的人们在理解上没有隔阂,这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的特性。”16年来,托马斯-克伦斯与蔡国强由相识到相知,共同完成了多项艺术盛事,他本人来过中国近70次,可见两人的交往之深。
刘香成说自己此行的任务是观察,作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华人摄影师,观察力其实只不过是他从事职业的基本功。年轻时他是美联社、《时代》周刊驻中国等国家的记者,1997年出任时代华纳驻中国首席代表,2000年出任新闻集团(中国)常务副总裁,他协调组织的上海财富全球论坛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幅广为媒体采用的拍摄苏联解体的照片。“当戈尔巴乔夫对着摄像机宣读辞职书时,我是当晚唯一能够进入现场的摄影记者,但规定讲话时不准拍照,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终于在他扔下稿纸的一瞬间抓获到最佳的动作表情。”生于香港、长于福州的刘香成对泉州的印象只有一条中山路,那还是30多年前的一次路过留下的。他在北京的家距蔡国强的四合院很近,这次在泉州,他说要好好看看,以便解开心中之谜:泉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是如何孕育出蔡国强这样的艺术家的?他同时透露,欧洲一家著名出版社已约定他拍摄一本关于蔡国强的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