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三纲”二字最早见于《韩非子》这一法家著作。换言之,“三纲”二字连用是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之后200多年的事情。
“三纲五常”连用则是在西汉董仲舒之后的东汉班固所编撰的《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一书中:“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以及与班固同时代的王充所著《论衡·问孔》一书:“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
总而言之,“三纲五常”都是孔子身后数百年的事情。
就历史事实而论,对“三纲五常”作全面、系统论述的则是西汉大学者董仲舒。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基义》一书中说:
“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又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