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走进天安门是中华民族之幸 2011-02-19 14:35:04 来源:孔子研究院 作者:罗竖一 点击:
面对“孔子青铜雕像”,或言这是逆民主之潮流而倒推历史车轮;或言抬出孔子及其学说本质上是为了愚民;或言这纯粹是某些官员的瞎折腾;或言孔子的思想文化之历史地位再度被提升;或言有关决策者终于认清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其实孔子、儒家对于现代文明之世界和公民社会是有益的。也就是说,生发于2000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学说,依然适用于当代社会。当代文明如与其结婚,一定能生出更加健康的政治成果——古今政治智慧的结晶——自由、民主、大同的社会。换言之,中华传统文明与当代文明可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

 

当然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跟现当代某些思想家的治国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而不可贸然予以否定。

 

据笔者不完全查证,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学,2500多年来,不仅仅对中国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以及西方社会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因此,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任何形态社会都会像人一样地经历“生老病死”,任何国家都会经历出生、成长、壮大、鼎盛、衰败,甚至死亡的命运。这是社会发展规律,这是自然法则,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譬如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先后凭借各自独特的民族优势,成为世界强国,甚至独霸世界。既然如此,那中国近代落伍,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所在的法国在百年前就衰弱了,而其国际领先地位先后早被德、美国等国家取代了。难道责任也在于卢梭、伏尔泰等这样的思想家吗?

 

同理,包括部分时代精英在内众多国人把中国近代落伍等责任强行加在孔子身上,牵强附会于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既不明白社会发展之规律,也不尊重历史事实,而且有失公允。

 

综上所述,既然“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而天安门地区又富有特殊的政治意义,那么将孔子塑像矗立于天安门地区有何不好呢?

 

另外,既然有关决策层已经将倡导“惠民”(“藏富于民”)等“仁政”、“德治”之理念的孔子“请”了出来,那么作为民众为何不能因势利导呢?

 

故而,笔者认为孔子走进天安门是中华民族之幸。
 

 


【编辑:李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