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配食物——我们最爱的菜式 2011-02-23 15:53:37 来源:artinfo 作者:茱莉亚•哈尔佩林 点击:
在这段节日密布的时间里,我们都品尝了不少的美食。不过我们到底在这点盘中餐上花了多少心思?自古以来艺术家没少打食物的主意,包括画它们,不过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有人通过作品把集体进餐的表演意味真正地利用起来,包括未来主义等流派的那些丰盛、疯狂的大餐。

晚餐——阿加斯·斯诺(Agathe Snow)、玛丽安妮·维塔尔(Marianne Vitale)和安妮·阿帕鲁(Anne Apparu),《拆车行》(2007)

 

这个下东区艺术家三人组的每周餐会介于娱乐和表演艺术之间,名头叫做《拆车行》。餐会是在维塔尔的唐人街公寓里举行的,古怪的饭菜吸引了艺术家、策展人和设计师各色人等。“拆车行”的菜单听上去像是从“苏斯博士”里出来的:塞满甘蓝的鹅,烤鹌鹑,还有特别令人回味的实体版“绿鸡蛋和火腿”。“拆车行”的原始成员已经各奔东西,维塔尔(2010年惠特尼双年展艺术家)和斯诺专注于艺术事业,阿帕鲁则延续着灶火,最近在纽约PS1画廊的“节日茶餐”表演作品就是明证。

 

甜点——亚尼内·安托尼(Janine Antoni),《啃》(1992);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彼得保罗巧克力》(2007)

 

金枪鱼思慕昔和不新鲜的饼干自然有其魅力,不过巧克力好像在食用艺术品里格外受欢迎。2007年,保罗·麦卡锡在Maccarone画廊里建造了一座完全具备生产能力的巧克力工厂,每天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小巧克力圣诞老人。几年前安托尼还造过一个可食用的可可雕塑——圣诞气氛少了一点,惊悚刺激倒是多了几分。这个作品包含三部分,共由600磅的巧克力和猪油块组成,艺术家花了几个月啃出130只猪油唇膏和27包心型巧克力。安托尼把这种大啃大嚼的创作方式跟传统艺术家的雕刻手段联系了起来,此后她继续用她的牙齿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自己的半身像。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