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蔡国强“打铁”:艺术的背后是什么? 2011-02-25 13:16: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扣扣 点击:
我认为,作为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知识摧毁了他的动物属性。我在西方生活,平时并不怎么去看展览。为什么呢?我保护我自己的动物属性。

艺术家的情感来源

 

记者:如果艺术跟个人的气质精神状态有关,它不是大众的东西,关于你情感的来源是什么?在传统的影响之下,有哪几位大师对你们的艺术发展有影响?

 

陈丹青:虽然早已定居纽约,蔡国强仍以一种固执的方式使自己至今活得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福建泉州人。他毫不隐瞒自己的出身,并公开他与家乡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智力的,更是内心的,他的沉着与自信似乎源源不断来自老家,包括来自赐他福佑的祖母的记忆。

 

蔡国强:很多人问到底什么是对你影响最大的。因为感情是一个艺术家价值观的基础。我今年52岁,我奶奶91岁,所以我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都生活在怕失去她的氛围里。这样的情感构成了我很多艺术作品的基础。我在世界上旅行,很怕半夜接到电话,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饭店睡觉的时候,当我半夜接电话的时候都会心跳。

 

很多你崇拜的、你爱的人,其实是很普通的人,这才是真实的。就像我没有直接做和奶奶相关的艺术作品,但我感觉把对奶奶的感情转移到费城美术馆馆长Anne d'Harnoncourt身上,所以就有了在费城的“花开花落”的展览。几年前,她就邀请我到费城美术馆办展览,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但当时我在做奥运会的工作,等我的工作结束,她已经患病去世了。这时有另外一个美术馆的馆长,跟Anne d'Harnoncourt保持着40多年的友谊,她想要完成朋友的遗愿,把展览做下去。我说:“你就回忆一下你们的友谊,拍成视频。”我把她们的故事翻译成汉语,让土家族的民间艺人把这个故事编织出来。但这些民间艺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编织西方人的故事,所以讲西方人结婚的时候也有熊猫、西方人旅游的时候也是在万里长城,这都是他们想象的。

 

我想在展览中,把这些艺人请到美术馆,观众在现场看他们编织故事。另外一个展厅是我来完成,我把这个故事——从她们的第一次见面,一直到死亡——用火药画在40米长的丝绸上,开幕的时候引入一条河流,这个河流的水是流动的,我用流动的水一直冲洗这张画。3个月的展期冲洗下来,这张画慢慢就会像一张褪色照片……它是很低调的,不是那么高调的。但我很感动,我甚至想以后只要有展览,这个布就继续洗,洗到最后剩几条线还洗。也许这次费城美术馆的作品不如“大脚印”或者其他作品震撼,但它在时间里面可以展开你的意识,而且可能100年、200年以后,这个河流还可以流动,所谓的装置、所谓的时间观、宇宙观,也能够从中找到我们认为有意思的东西。 
 

 


【编辑:李云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