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作品:北京朝阳门SOHO
1972年,扎哈考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简称AA)。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库哈斯创建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然而个性使然,她不久就离开了OMA,在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扎哈在自己的天地里尽情挥洒着创意。她画出了无数洋溢着充沛的想象力的设计图。和“正常”的建筑设计师不同,扎哈讨厌直角和直线,而是对和自己一样“不合规范”的锐角、曲线格外偏爱,但这样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认为太过疯狂而不予采用。1983年,扎哈参加了香港“顶峰俱乐部”的竞标,她那如同“炸裂”般的设计图在第一轮初选中就惨遭淘汰。多亏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慧眼赏识,使其方案起死回生,从初审淘汰中拣了回来,并在之后一跃获得首奖方案。然而最终,这一博得美誉的设计方案依旧停留在方案阶段。
就这样,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扎哈陷入“纸上设计师”的魔咒中无法自拔。她那些如同乌托邦式的设计方案让人过目难忘,但人们总是觉得,它们不会属于现实世界。
转机出现在1993年。扎哈终于得到一个机会,为德国维特拉公司设计一个消防站。这是哈迪德第一个变成现实的作品,也是这个星球上曾经有过的最特别最漂亮的消防站——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因为这次成功,开始有越来越多“胆儿大”的客户叩响了扎哈事务所的房门。2003年,扎哈为美国俄亥俄州设计了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纽约时报》称其为“美国自冷战以来最为重要的新型建筑”。至此,那些曾经嘲笑扎哈的设计永远都不可能成真的人彻底闭上了他们的嘴巴。哈迪德早已跻身明星设计师的队伍。她的事务所雇用了超过200名的设计师,在全球同时承接几十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