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上马,我们坚决反对”
对于证券化买卖艺术品的交易方式,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文交所”)总经理张天对《望东方周刊》 表示:“在艺术品监管、配套机制不健全的状况下,匆忙上马,我们坚决反对。”
张天说:“一个产业能否快速地市场化,不在于企业组成企业股权的资本化,关键是产业要素的资本化。文化金融创新的关键因素是要营造能让文化产业自我发展、循环的环境,这就需要设计一些金融产品、准金融产品来吸引投资,但这应该是规范、科学、有序的行为,不能作为投机炒作的短期行为。否则不但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还会阻碍资金流向,甚至起到破坏作用。”
2010年12月12日,上海文交所推出了“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该资产包投资总额为2500万。这是上海文交所首次推出“艺术品产权”交易品种。上线产品仅向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成员发售,不向社会公众开放。
对于上海文交所与天津文交所交易方式的异同,张天解释道:“我们进行的是物权的份额化交易,而非资金的份额化交易,交易单位是艺术品的专有单位‘咫’;其次,我们不拆息、不连续竞价交易标的;第三,我们的交易方式是产权交易方式;第四,我们的运作标的是物而非钱。”
他表示,上海的做法相对规范,而且“已基本解决了监管问题”:“市里组织金融办、证监局、银监局、产管办等各个部门开会,正在建立监管机制,基本确定是在上海产权监管的机制下。”对比一些地方尚无监管机构的尴尬,张天认为,“上海的产权市场在全国相对规范”。
对于如何准确估值,张天称:“文化无形资产、轻资产的评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我所和深圳文交所参照国际性评估的研究成果,与国内相关协会和知名评估机构一起研究,已经初步制定了评估方案,正在有关部门审批。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市场中不断地完善。”
张天强调说,因为信息不透明,拍卖市场等容易形成价格操纵,但上海文交所“本身没有利益诉求”。
“文化金融创新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眼前上海先不要设计证券化的产品,以免造成投机炒作。等到产权产品的条件许可后,再逐步发展。”张天说,“步子太快,条件不具备。还不会走,怎么能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