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 2011-02-27 09:19:54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李蔚、王立三 点击:
艺术品被称作房地产、股票证券之外的第三大投资领域,长期回报率甚至超越另两大投资市场。2010年,中国藏品已进入“亿元时代”。在流动性过剩,股市低迷、楼市不断受到政策调控的今日,房产公司转型艺术品投资,或许是另一个值得警醒的信号。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成交记录,白庚延的656件总拍品中,除1件预展中拍品,已成交拍品327件,未成交拍品328件,流拍率达50%。总成交金额为20197984元,成交均价约为61767元。其中超过百万元成交价的拍品共有3件,均在2010年拍出,价格最高的是在2010年12月北京保利拍卖的《千峰接云图》,达到392万元。而在2009年之前,作品的成交价大多在几万至几十万元之间。

 

王命达对定价高企的解释是,此次交易挑选的两幅作品都是白庚延的代表作,经过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和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天津分会两家比较权威机构的鉴定,且尺幅较大,达到了119平尺和87平尺,而之前超过百万元成交的三幅作品,都只有十几平尺。

 

在游资的推高下,“黄河咆啸”的市值已达到3900万元。有业内人士就此评论称:“3900万元可以买到齐白石最好的画,或者是最顶级的徐悲鸿、黄宾虹的画。”

 

有投资界人士质疑,对于艺术品的交易已有产权交易模式,而这种份额化的交易模式,是否有富人坐庄、平民埋单之嫌疑?这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