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村民的审美之争 2011-03-09 14:14:13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王毅 点击:
那些星罗棋布在湖南东安城乡的古建筑群,正被迅速蚕食。画家的“审美”与村民的“审丑”,在现实利益碰撞中相互博弈。“这是一个制造垃圾的时代。”陈漫天指着窗外的浦东一栋栋大楼感叹着:“这些大楼拆了就是废墟,而东安那些古建筑,就是拆了零卖,也是让人念想的文物。”

一封信

 

从东安回来后,陈漫天写下一封呼吁信,这封题为《上海社会各界湘籍人士关于抢救性保护湖南东安县清代湘军建筑群的呼吁信》,首发在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湖南人”论坛,又转载到红网和天涯论坛。

 

在这封信里,陈漫天以激越的文辞描述上一次东安之旅:

 

“我们每到一处,满目千疮百孔。痛惜之情,无以名状。这些建筑之独特,做工之精美,绝不逊色于闻名天下的周庄、西塘。”

 

“他们建造的这些故宅,集湖南传统民居、江浙园林、海派建筑特色于一体,是那个时期的特色建筑,为湘南所独有。特别是东安县城的蒋家院子,堪称湖南的石库门,有非常重要的建筑文化学术意义,其价值无可估量。如果毁掉,将不可复制!非常可惜……我们如何能坐视这些辉煌的历史文化即将湮灭?”

 

古建筑里那些主人理所当然的短视,是最让陈漫天生气的地方:

 

“而今当地农民拼命拆毁老屋,将古董建材变卖。地方社区搞建设也不注意保护,大片拆毁;这样下去不出几年,‘湘军文化’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将荡然无存了。我们不能够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封信自然不忘开出药方,除了清查建档、挂牌保护和加大宣传等常规措施外,陈在信里提出以“湘军文化之旅”的名头,开辟旅游公交线路,将这些散落在东安各处的老建筑串起来,搞旅游。

 

他甚至绘出了一张“金钱换艺术”的保护蓝图:“将这些老建筑里的乡亲们辟邻拨地安置,让他们开旅馆,开饭店,卖旅游产品,这样实现共同富裕,既解决了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的生活生存问题,还提高了附近周边的房地产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试想:我们保住了一片老建筑,我们就保住了这片土地的特有文化,这些文化又为这片土地注入名气和财富。我们把这些老建筑保留,建成主题公园,博物馆,旅游点,那还不是同样可以财源滚滚,造福后世吗?”

 

这时,陈漫天又像个精明的商人。他先提炼了一个便于传播的“湘军建筑群”概念,然后去找人找钱造声势,吸引社会各界的注意力,试图以此让当地老百姓改变主意,也让当地政府重视起来。

 

从这个角度上,这封信和它的后续效应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

 

这个很少听人说起的东安县,因为陈漫天这封信,在上海的湘籍人士中顿时火热起来。

 

《呼吁信》的帖子在红网上很快被“河蟹”了,红网是湖南官网,比较讲政治,陈漫天对此并不意外。但令他意外的是,在“湖南人”论坛上,“没几天,签名人数就过百了。”在这个以在沪湘籍人士为主的群体里,有和艺术不沾边的商务人士,也有素来谨言慎行的政府官员,当然还有喜欢凑热闹的媒体与网络活跃人士。

 

在签名队伍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席增光,席宝田的曾孙。席增光毕业于黄埔军校,1945年前往台湾,曾任原中华民国总统府人事处长,退休后担任台湾湖南省同乡会秘书长。

 

“发现民心是在我这边的,什么都不怕了。”人数过百那天,陈漫天信心倍增,决定签名超过200人就将呼吁信寄出。这个目标不到两周就很轻易达到了。

 

2010年11月28日,陈漫天将206人签名的呼吁信寄给湖南省委省政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