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
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Tomas Saraceno)的《丝状星系》,用黑色橡胶绳编织出蛛网般的“星球”和“宇宙”,布满偌大的白色空间,“如果剪断一根,这‘宇宙’是否就瞬间崩毁?”这是颇具韵味的疑问。“蛛丝”是一种易被破坏的脆弱的东西,这隐喻了我们生活世界的脆弱性。萨拉西诺说:“这个想法来自我们宇宙的起源,我希望人们可以为之神魂颠倒。”
中国艺术家储云的《星群3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描绘的是黑夜中房间里亮着的各种小灯,美丽、诱惑而又带着隐性的威胁。
丹麦馆和北欧馆是今年威尼斯“绿园”里屈指可数的兴奋和惊喜。艾墨格林和德拉格塞特(Elmgreen & Dragset)既策展也是参展艺术家,他们2009年新创作的作品《收藏家之死》被放置在北欧馆入口前:蓝色游泳池里一具漂浮的尸体,分分秒秒被无动于衷的观众围看——它可以看做展览的导言,也可以是结语。艾墨格林和德拉格塞特获得了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大奖。
相对于主题展,今年国内似乎把更多的热情投在了备遭非议的中国馆的策展人以及展览内容上。各种词语充斥且蔓延着,“二流策展人与三流装置展”……,也引发了到底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策展人策展更合适的讨论。朱其更是在文章《民主的倒退: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闹剧”》中直言不讳“怀疑国家馆策展人的决策存在内幕交易和‘猫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选择策展人的结果给大部分人的感觉是很突然,但在与一位知名策展人闲聊时,他说,其实你们对这些了解的少,所以感觉很突然,如果了解得透彻了,能接触一些深入的问题时,就会感觉这很正常,没什么可惊讶的。但是国家馆代表的是国家和集体的形象,国家馆策展人的选择方式作为一种制度,应该公开、透明,而不能成为一场政治游戏和权利游戏,成为一种投机取巧的跳板。一旦国家馆出现了这些问题,那么,设立国家馆、参与这个展览就没有了意义。
当更多的人把目光聚集在“策展人与入选艺术家之间有何关联时”,策展人强调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作品质量,而有些艺术家则自己强调与策展人很少接触,不是“关系户”,大家会心一笑,可能是强调事实,但未免有“此地无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