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国画系副主任谈纯艺类毕业生之生存现状
记者:专业之间都有贯通之处,人的自主性依旧是最主要的,关键在如何运用?
是的。所有人最后都会回归“美”。如今市场所提供的就业空间,最后就是两种回归:一是文化的回归,二是对本民族审美崇尚的回归。经济发展,物质文明都具备之后,人们会开始追求美的享受、文化的享受。我们是否能满足这种需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校每年6月都会举办学生作品展卖会,它已经成为了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展览,许多人会赶来淘宝,而用人单位、收藏机构也会在这个时候来“淘宝”,这个“宝”,就是人。
如今是一个追求品质和内涵的社会,我们在教学上重在提升学生的内涵素养,其实就是回答了一个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国家提供的就业单位毕竟有限,80%需要靠自己探索道路,艺术教育更需要培养创业性人才。具有品质和内涵的学生,就会有创业精神,往往还会帮助别人就业。创业中,就业会成为一部分。我希望中国画不是就业性的,而是创业性、引领性的专业。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类毕业生不能“被就业”,而要自主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空间,比如合作开网店、参与创意市集,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缓解社会压力,提供更多社会岗位。
纯艺类,我的理解是过一种纯粹精神文化上的生活,也就是艺术地生活。还有一种是生活的艺术,其实指的就是设计类、建筑类、公共艺术类的工作。选择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是否想有所作为,怎么有所作为。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