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画廊Artspace在迪拜艺博会上展出的默罕默德-塔曼作品《地狱天使》(2011)
一个小男孩拿着风筝线轴;在他的身边,一个女孩攥着风筝线,另一个女孩双手高举着想要抓住风筝。这里可没有什么蓝天绿地红风筝的祥和风光。孩子是波纹铁打成的,风筝线是带倒钩的铁丝,风筝用的是巴勒斯坦的传统头巾和麻布衣服。孩子衣服上的扣子是瓶盖。这些孩子住在沙伯拉,那是一座黎巴嫩难民营,也是巴勒斯坦艺术家阿卜杜-拉曼-卡塔纳尼(Abdul RahmanKatanani)的家。
受到2009年12月加沙惨剧的启发,卡塔纳尼创作了《风筝》来表现加沙的儿童以及他们唯一可以玩耍的地方:天空。“虽然到处是冲突、沮丧和痛苦,这些人还是充满了乐观和希望,”阿基阿尔艺术画廊创始人萨利赫-巴拉卡特(SalehBarakat)这样评价作品描绘的巴勒斯坦人。最具有反讽意味的是,《风筝》看上去是轻盈的——孩子们好像在飞,然而他们的身体实感以及艺术品所传达的信息都是十分沉重的。“作品是对巴勒斯坦事业的概括,”巴拉卡特说。“充满着诗意。”卡塔纳尼的祖父母1949年从巴勒斯坦逃亡到黎巴嫩,自此住在沙伯拉,如今这个难民营是他的家,同时也是他的工作室。
在香特尔-克侯塞尔画廊(Galerie Chantal Crousel)的展览上,《风筝》和对面的作品《分裂的分裂》存在着一种令人感伤的关系。这件克莱-枫丹(Claire Fontaine)的霓虹灯作品用阿拉伯和希伯来语表达了相同的立场。克莱-枫丹由一对艺术家夫妇组成,其中一人是意大利犹太人,另一人是苏格兰人,他们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举办过展览。他们的代理画廊解释说,通过在作品中对两种语言的使用,他们希望“消除分歧,实现国家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