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3-29 11:04:3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张硕 点击:
发生在中国的所谓“当代设计”,渗透在近三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商业等环境的剧烈变迁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开拓、尴尬与挣扎之后,俨然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劲的生产力。

中国设计艺术

 

在石大宇看来,不同材料设计出来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如果最后选择使用一种材料,我们就应该做很多尝试,把最好或最不好等多种可能性弄清楚再做决定。同时,我认为最好的质感应该不是外表的装饰,而是能够表现出内在的理念。”

 

文化资源

 

或被互联网覆盖

 

孙华表示,80后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方式都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形成的,“互联网的搜索已经远远覆盖了文化层面上的东西,呈现出来的也如互联网搜索结果一般,是不成系统的碎片化,在一种失控状态中。”

 

石大宇从小对台湾的填鸭式教育并不习惯,成绩也不优秀,但到美国留学后,那里的自由式教育让他死心塌地地读书,还第一次拿到奖学金。两种背景下的学习经历给身为设计师的石大宇带来了优势,“我可以跳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用美国人的方式工作,又可以以中国人的理念做设计,所以我的设计资源并不匮乏。”

 

建筑师张永和根据场地的挑高空间,创作了一件名为“玻璃钢宅”的建筑装置。“玻璃钢宅设计的出发点是材料,而不是形式,采用玻璃钢作建筑的结构材料,在地基、运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张永和表示,装置的重点一方面在于材料本身的研发:通过严谨的材料受力实验,总结玻璃钢的受力规律,找到最佳的材料配比方案。“另一方面是建造体系的研发:相比于混凝土、钢材,玻璃钢建筑更适合预制装配而不是现场制作,节点连接更适合插接灌胶而不是焊接或浇注,由此,玻璃钢建筑是一种快速装配式建筑,建筑的形式直接反应了建造的过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