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每一笔都是神来之笔 2011-03-30 10:53:35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 作者:董冰峰 点击:
我觉得今天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艺术家冯梦波和他的工作伙伴卢悦邀约大家聚在一起,针对他近期的创作,尤其是这次“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展览上的作品《真人快打》展开一些讨论。因为冯梦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媒体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而且从1990年代起就在国际上获得重要评价,所以今天要

冯梦波:只是游戏而已。

 

卢悦:这个是理论家和艺术家的一个不同。

 

冯梦波:实际上我这么多年这么艰苦的工作,说是工作,这是好听的词,说得那什么点儿就是一直在玩儿,事实上就是一直在玩儿。思源也看见了,我折腾我的那个麦克格拉斯,把那个拿出来,很久没有玩了,玩了第一天挺高兴,第二天就玩坏了,那是1984年的东西,为了让它转起来,我“奋斗”了一个星期,每天5点睡觉,只为了让这个电脑重新运行,我昨天实现了运行还能上以太网,还能跟我别的电脑通上,就完了,这事就搁在边上了,你说这些有任何意义吗?

 

卢悦:这个也有一点意义,因为你会发现所有你干的这些事都跟时间有关系,就是时间,艺术家好像和科学家一样,试图跟时间和空间进行较量。

 

冯梦波:没事找事。这就是艺术的问题。

 

袁小潆:其实理论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在梳理过程中再出来一些话题,比如美术馆空间是不是还适合这种展览,第二个是策展方式,是不是真的只有我们传统这种策展方式,我必须得有一个策展人,必须得找一个物理空间,必须得把什么方式给展现出来,我觉得其实都不一定,就因为他是跟科技结合的作品,其实从展览空间、策展方式上面都不一定非得要遵循以前传统的方式不可,那样可能这个作品本身好玩的地方都出不来。

 

卢悦:我觉得单就这件作品而言,传统的展览方式还是对的,放在美术馆里还是对的。

 

袁小潆:我是说冯梦波的这件作品,比如说电子游戏这个形式,是不是有时候可以考虑一些比较灵活的展览方式?

 

卢悦:如果是泛泛地说“新媒体”,好多会想到别的地方去或者是一个新的展示方式、新的交流方式,大家都会这么想,现在他包括我都比较关注的一个事,既然这些交流方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应该放到美术馆里去更好一点,应该放到博物馆里去,自然博物馆里去,它是一个古老的东西。

 

冯梦波:这个东西不能放网吧里去,就得在美术馆。

 

袁小潆:现在国外机构的一些发展,当代艺术,可以进到一个很古典的美术馆里边去,或者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面,很多美术馆、博物馆都需要更多的人来,他也需要新的东西,可是他又不能把美术馆的性质改了,可是他可以请艺术家根据他这儿的历史做一个好玩的东西,我觉得是好的,这是一个好的美术馆发展和趋势。

 

冯梦波:这几年我一直干的事就是让艺术和大众保持好关系,作品一定属于大众的,最好大众参与,最好大众也都成为艺术家。现在看到的反倒好,艺术和观众的距离要离得远远的,艺术要保持神秘感。

 

卢悦:那天我在展厅里呆着,有两个人来了以后特紧张,说:“这是真人吗?”我说:“这是真人”。“那把我也放进去”,我说:“这个有点儿难,这不是一下子的事。”“不是马上就可以上去?”“不是,是挺累的过程。”然后特来劲,好多观众首先感觉,就是先把我放进作品去。

 

冯梦波:艺术的民主性什么的都是一个口号。

 

秦思源:对,都是口号。博伊斯骗了多少人啊。

 

 


【编辑:苏芳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