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3-31 15:42: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马永强 点击:
我是从2006年底开始画鸡冠花的,记得第一次把作品草图拿给导师苏新平老师看时,他惊讶地问我“这是谁的画?”,当时我心里还挺纳闷“明明是我在往地上摆作品嘛,怎么还问作者是谁?”,由此可见《鸡冠花》系列作品与我之前风格的巨大差异。

《哭砂》系列

 

2009年我画得很“杂”,也很痛苦,不想再重复下去,但是要有所突破真的很难。夏天回老家山东海阳休息了两个月,这是一个离青岛很近的小县城,我家在海边的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其实我每年都会回去但待的时间都特短,只有春节那几天时间。这次时间比较长,而且是夏天,可以去海边游泳了。大概有二十多年没在老家的海边游泳了,再次回到这儿,踩着柔软的沙滩,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特别的兴奋。就连响了一年让我痛苦无比的耳鸣都忽然好了,耳朵里那只“苍蝇”好像飞走了——不过回北京后它又回来了,继续折磨我到现在。

 

9月份回到北京后,我开始尝试让画面的质感更厚重一些,所以用塑型膏与沙子做底子画了几幅作品。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掺进底子中的线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决定暂时先把油画停停,开始转向做综合材料。

 

一开始主要是以画布上的“线”为材料,做的过程特别放松,感觉像在“玩”,有一种新鲜感。后来逐渐就把蛋壳加进来了。其实在这之前就攒了许多的蛋壳,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蛋壳那么感兴趣,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它的形状与“有机形”的联系吧。也一直想把它们做成作品,却老觉得无法入手,就一直攒着。

 

其实我最早的综合材料作品可追溯到2007年创作的一批大色粉。因为是为毕业创作准备的作品,就想做大一点,这样就需要自己做一张大砂纸。我在美院主修的是石版画,这恐怕是所有版种里最耗体力的了,需要自己用金刚砂和玻璃手工磨平石头。所以我对金刚砂非常熟悉,最后就用磨石头的金刚砂做了一张2平米的大砂纸,然后在上面画,可因为这样太费色粉笔,就用广告粉撒出一个大体效果后再画。其实这种“撒粉”的方法也和磨石头有关,因为每次磨之前都要往石头上撒金刚砂,经常会产生一些自然而又好看的效果,给我印象很深。所以在毕业创作中就开始尝试“撒”的技法,但是那时主要还是为画面形象服务,只有一小部分保留了“撒”的效果,与那时材料的意识还不够强有关。

 

这次由于就是尝试以材料为主要表现对象,所以在试验蛋壳的时候也与金刚砂和色粉结合。蛋壳这种材料的试验成功,再一次激起了我对有机造型的探索和新的创作欲望。因为,夏天在海边的某些感受一直存在心里,只是苦于无法表达。

 

印象最深刻的是沙滩上常见的一景:一大片沙滩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小沙球。细看去,在一簇簇小沙球中间还有铅笔粗细的小洞,无数指甲盖大小的小螃蟹有的正在进洞,有的正从洞里出来,更多的则是在小沙球之间来回的穿梭,我猜这些小沙球可能就是这些小螃蟹们挖洞形成的。

 

我好像一个巨人来到了小人国,那些小生命在我的俯视下我行我素地忙碌着,完全无视人的存在。在一望无际似乎毫无生机的沙滩上,这些小沙球让我见证了生命的存在,而且是如此的强烈:仿佛沙滩被打通了生命的经络,开始有了呼吸与生气。

 

这种在儿时就熟视无睹的景象,当时却让我有种难以言说的感受:一望无际的沙滩,一望无际的小沙球,一望无际的小螃蟹们……抓得我心里痒痒的——好像突然间对生命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可能是印象太深刻了,这种感觉一直憋在心里,我明明能感觉到它,可就是说不出来,也画不出来。

 

所以,当对蛋壳这种材料熟悉后,忽然觉得找到一种可以表现的方法了。于是就产生了第一幅以自然的沙子为主要材料的作品《哭砂1》,从金刚砂到黄沙只是一种材料的置换,就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这让我思考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与意义,朋友们也都觉得沙子的效果比较好,看起来自然而且独特。其实这张作品相当写实,再现了那片有点神秘的沙滩世界。在以后的创作中,虽然在材料、形式方面都有所变化,但沙子却成为我综合材料创作中运用的主要元素和标志,这都是在当初对沙滩感受基础上的不断扩展和绵延。

 

后来慢慢地蛋壳这种材料从我的作品中消失了,以圆为主的有机形的大小越来越小,从鸡蛋大小逐渐成了陶粒大小。最后沙子与陶粒却成为主要材料了,我最终选择的这两种材料,应该是我最有感觉的,否则我也不可能做出《飞沙》系列作品。现在回顾一下当初的选择,沙子显然来自于海滩的记忆,陶粒本身不规则的大小与近似圆的形状则是有机形的浓缩。

 

许多人认为我前期的油画《鸡冠花》系列作品与现在的《飞沙》系列作品前后没有延续性,像两个人的作品。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延续并不是在题材上或者材料技法上,那是一种表面的延续,是人人都可以模仿的,真正延续的应该是造型理念与内在感受。从花到沙的过程并不是像作品风格样式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突兀,有它内在的延续性。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