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概况:
世界第一大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设立于1895年,“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和“双年展之母”是其所享有的崇高美誉。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周期性举办的国际艺术大展,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涵盖几乎全部艺术门类,下设视觉与建筑双年展以及电影、舞蹈、音乐、戏剧节五个部门的庞大艺术竞技场。其中,视觉艺术双年展是整个威尼斯双年展的基石和母体,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即为单纯的视觉艺术展,由于其在双年展中的核心地位,通常人们所说的“威尼斯双年展”也专指视觉艺术展。
威尼斯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威尼斯双年展)在意大利的文艺之都和旅游胜地——水城威尼斯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通常于6月初开始,展期为4至5个月。主展场为威尼斯岛东部国家馆汇集的绿园城堡,以及与之毗邻的军械库,另有部分分展散落在威尼斯城各处。双年展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国家馆”展览,由各国政府组织选派本国的艺术家参加;其次是组委会特邀的主题展,由密切关注当代艺术的业界委托国际知名策展人,邀请代表新潮流的艺术家参展。国家馆和艺术家个人都有专设的奖项,并由专业委员会评判,大奖称金狮奖,所以威尼斯双年展在展示的同时也有很强的竞赛性。
展览内容:
二战以后,威尼斯双年展将视觉艺术展的内容牢牢锁定在当代艺术。194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达利和蒙德里安等,其后无一不被尊为划时代的巨匠,这些已注定在世界艺术史上不朽的名字汇聚在水城,造成了空前的盛况,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其后的历届威尼斯双年展,都不再仅仅是一个展示成名大师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一个创造新大师的艺术胜地。
自战后至今,当代艺术的外延不断拓展,囊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和环境作品。在我们这个以视觉为生活感受中心的“读图时代”,当代艺术以空前新颖和丰富的表达手段,不断扩大和充实着人类感官的边界,在全世界都饱受瞩目,并成为创意和文化产业上最尖端的一环,设计、建筑、影视和动漫业的无数创意都受益于当代艺术带来的启示和突破。作为当代艺术最高级别的前沿阵地,威尼斯双年展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步的旺盛生命力,不断让观众感受到当代艺术创造带来的强烈震撼。
国家馆简介:
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奥林匹克”之美誉的由来,主要在于从1930年开始设立的国家馆制度并由此产生的国际性影响。正如每个国家选派最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样,参与各国都积极选派最能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当代艺术家,在双年展期间进驻自己设立在威尼斯的国家馆,向全世界的来访者展示本国艺术。双年展也向最佳国家馆颁发金狮奖,国家馆获奖不仅仅是对参展艺术家的褒扬,还意味着对一个国家整体艺术水平的极高赞誉,国家馆的参展艺术家也因此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代表。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有70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国家馆,最终大奖为法国馆夺得。
双年展与中国:
我国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可追溯到1980年,当时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开国门之际,西方世界欲借威尼斯双年展将中国拉入国际艺术大家庭。当年我国以“民间剪纸”参展威尼斯,1982年则以“刺绣”亮相水城。这些参展艺术品与双年展宗旨和世界艺术潮流都显得格格不入,也令双年展组委会感到非常尴尬。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威尼斯双年展都与中国无缘。直至2003年,我国政府才再次决定以国家身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但由于“非典”等原因,国家馆的此次威尼斯之旅未能成行。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组织,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策划的中国国家馆终于落户水城。
虽然中国国家馆在2003年以前长期中断,但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没有中断对中国艺术当代艺术的接触。此时的中国艺术已经经历了美术新潮运动的洗礼,开始产生追赶国际潮流的当代艺术,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当年14位中国艺术家接受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参加双年展的主题展,也促进了其他顶级展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心。其后直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国艺术家以此种方式参展。尤其在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高潮,主策展人哈罗德?塞曼史无前例地邀请了20余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主题展,占全部参展艺术家的近五分之一,并在策展方针上使中国当代艺术成为瞩目的焦点,当年的国际艺术大奖也由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夺得。这一届双年展带动了国际艺术界的“中国热”,令中国艺术家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最令人注目的新锐力量之一。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参展记录
【编辑: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