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4-07 15:35:34 来源:广东新周刊杂志社 作者:章润娟 点击:
云南艺术家大都是出了云南才成功,只有毛旭辉是个例外。他是西南艺术群体领军人,但他不炒作,不做秀。很多艺术家跻身千万俱乐部之前,早已是媒体追捧的宠儿,但低调的毛旭辉一直默守云南。2010年年底,其油画《92家长》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破千万,把他变成了最低调的千万艺术家。

孤独的“剪刀手”

 

1994年,妻子借调到中央电视台创立《半边天》,毛旭辉在北京短暂停留不到半年,与老栗熟络,和方力钧、刘炜一一接触。那时“政治波普”、“泼皮现实主义”已是艺术主要趋势,毛旭辉却毅然决然画起了剪刀。“那时候我开始再次质疑我作为画家在这个社会和我自己的生活中的作用。”他说。

 

起初“剪刀”从住宅小区空中犀利地直插下来,之后又在有大沙发的房中矗立。“后来发现剪刀在画面上特别突出,就专画剪刀,越画越大。”1997年剪刀独立成画,斜立的、张开的、向上的、向下的、半把的,每幅剪刀都孤独地没任何背景,却画出了刚强、冷酷和霸道。

 

他最早画的是母亲以前为他们做衣服的老剪刀,后来很多朋友、学生去外地碰到剪刀总给他带回来。1999年,他在汉雅轩做的首个个展就以剪刀为名。“有很多质疑和批评,我画了那么长时间,也觉得很意外。但是我也可以坦率地说并没有厌倦。作为艺术家应该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

 

与上世纪80年代作品的焦虑、苦涩和冲动相比,剪刀更冷静、更理智。剪刀带着光芒和威严,将权力的象征生活化、平民化;剪刀意味着撕毁和重新布局;剪刀饱经风霜,成了毛旭辉的Logo,他的化身和他性格的体现。

 

2003年,他边画剪刀边关注伊拉克战争,战争爆发心情难受,一画就画成迷彩剪刀。而2007年的剪刀又和父亲去世有关,那是他第一次面临最亲密的人离开。除了黑、白、灰再没其他色,用剪刀画出了悲伤和肃穆。所以毛旭辉说:“剪刀成了我情感的代言人。”

 

高名潞也觉得这些剪刀很像毛旭辉的自画像。“特别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图像泛滥、挪用调侃盛行之时,毛旭辉这样的孤独探索是榜样也是希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