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董事会多了中国面孔
有关外媒对尤伦斯的报道,UCCA公关总监李沐颐断然予以否认,她对本报记者说:“外国媒体的报道曲解了尤伦斯先生的意思。”她还强调,尤伦斯出售艺术品与UCCA没有任何关系,拍卖事宜由远在欧洲的尤伦斯基金会掌管。
“尤伦斯先生如今已是76岁的老人了,他不可能和这个机构再走10年、20年。” 李沐颐认为,把UCCA做成属于中国本土的机构是尤伦斯先生的初衷,他一开始就不愿意将它做成只属于他个人、或者他家族甚至是外资的艺术机构。他多次说过,“希望把UCCA作为礼物馈赠给中国”。
事实上,UCCA从2009年起就开始了本土化的运作。郭晓彦说:“UCCA创建之初,完全是一支国际化团队,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外。”
而李沐颐见证了它的本土化转变,她说:“我过去很喜欢到798看展览,但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在这里开始新的事业。”李沐颐曾在奥美公关、伟达公关做跨国品牌,猎头公司希望她到UCCA去面试。
李沐颐与馆长、法国人杰罗姆-桑斯见面。桑斯说:“当代艺术过去往往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说自话,外界知道得很少,希望能有圈外人来推广,打破小圈子的界限。”李沐颐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竟然与桑斯一拍即合。2009年7月,她加入了这家艺术机构。李沐颐说:“除了馆长桑斯来自国外,还有负责管理、财务运营的总经理贺诗杰来自英国。”其他8名高层管理人员,和李沐颐一样都是来自各自领域的中国专业人士。
李沐颐和她所在的推广部主要从事“重述”的工作。和前任相比,李沐颐更熟悉本土的推广方式。“有时候艺术家不善言谈,而且,当代艺术的语言也让普通观众难以理解。为了营造一个更亲近大众的交流环境,我们花了很多心思避开拗口和哲学化的语言,采用更富激情和亲和力的语言进行传播”。结果,桑斯和李沐颐的思路得到了外界的回应。去年,关于UCCA的媒体报道比过去翻了一倍,大众甚至国外品牌对它也开始熟悉起来。从2007年11月开业以来,UCCA共吸引了60万观众,去年1年就吸引了34万观众,占到总人数的半数以上。
李沐颐说,UCCA的本土化策略将继续下去,远在欧洲的尤伦斯也已明确表示,艺术中心的长期生存还要靠管理模式的改变。“尤伦斯先生下一步希望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制度。”她说,现在一切都还在准备之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尤伦斯先生希望更多的中国面孔在董事会中露面。
3 饿着肚子听讲座
本土化运营让UCCA的状况得到了改观,从去年开始,UCCA已改变最初完全由尤伦斯全额资助的形式,开始更积极地通过商店、餐厅、门票、会员收入、艺术赞助等方面的营收支持机构运营。李沐颐说:“去年整体营收抵消了支出的三分之一,其中商店收入超过100%,门票表现平稳,展览赞助成为营收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