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09 17:09: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周舒 点击:
历经十年准备,重修之后的国家博物馆开启“启蒙的艺术”之旅。由德国三大博物馆联手展出的579件作品,呈现启蒙运动这一人类思想遗产的核心,以及启蒙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哲学、艺术与人文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8世纪中国南京风景

新思想,新艺术

 

对于德国的三个博物馆来说,这样大规模的合作也是头一次。从中德双方第一次敲定方案到展览最终举行,则经历了十年。

 

米歇尔-艾森豪尔回忆道:“策划是很漫长的讨论过程。开始并没有固定的概念,我们讨论什么可能是适合三个博物馆在中国一起做展览的主题。这样的展览在中国是第一次,对于欧洲也是第一次。我们的原则是不借其他博物馆,就靠三个博物馆的展品。而且要找一个中国观众能够理解的背景,于是就找了启蒙运动这一主题。我们了解到,中国的中学和大学都会教授跟启蒙相关的内容。”

 

在展品的选择上,三大博物馆带来了戈雅-弗雷德里希、庚斯博罗、荷加斯、皮拉内西等等18至19世纪艺术大师的作品,种类则囊括油画、版画、透光画、雕塑、家具、工艺品、服饰乃至珍贵的早期科学仪器。展览分作九大主题:启蒙时代的宫廷生活、科学的视野、历史的诞生、他乡与故乡、爱与感伤、回归自然、阴暗面、自我解放与公共领域。

 

展厅门口,人们可以看到洪堡、康德、卢梭、伏尔泰等等当时的思想家的胸像。“启蒙是一个时代,洪堡、卢梭这些哲学家和作家,是启蒙展的首要背景。”艾森豪尔认为,对于欧洲,“启蒙时代主要指18世纪末的特定时期,当时涌现很多思想家,有很多著作和很多讨论。他们主要讨论的是,人在社会里的定义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是怎么样的。”

 

思想家的讨论并非凭空而造。那个年代,欧洲的中产阶级和市民社会开始出现,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堂、宫廷,这些原先承担统治功能,如今地位开始动摇。”施恩克说,歌德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样的主题在启蒙时代之前是无法想象的。艾森豪尔总结道:“人们对感性和感情有了新的理解,对家庭的新角色、女性的新角色、市民的新角色都有很多思考。人们不再服从于宫廷,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由家庭出身决定,而是由他们受到的教育、他们的才能决定。”

 

施恩克专门提到展厅入口,来自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的一幅迪马里(Georges Desmarees)所作的自画像《艺术家和他的女儿安东尼娅》,“这幅画的式样原来只有国王可以用,一般人不能用。艺术家在这种样式里,把自己像国王或教皇一样进行描述。这只有在启蒙时代才有可能。”在他看来,“启蒙时代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该为社会和自然负责,人是一切的中心。不再有绝对的统治,不再只有一个人知道社会应该如何治理。科学技术、人权都得到发展,艺术成为社会教育重要的部分。”这与洛伦茨的答案相得益彰:“什么是启蒙?启蒙象征着人的一种意志:找到新答案的意志,互相交流克服困难的意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