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13 14:25: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11年4月16日下午5点,由Heiner Holtappels、李振华和颜晓东策划的“从互动到微观社会学——荷兰、中国媒体介入艺术的双重线索”群览隆重登陆艺术ISSUE PROJECTS。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有Arno Coenen、Edwin van der Heide

荷兰自60年代开始将艺术家介入到公共传媒的行为看作媒体艺术的起点,之后相继有成立于1978年荷兰录像艺术中心(Montevideo)和成立于1981年的V2_不稳定媒体机构,从发起者到现在的执行者都是来自70年代重要的实验/身体表演艺术家。这也是为什么邀请Marina Abramovic的原因,因为她的工作可以最好的说明来自60年代荷兰的媒体艺术节点,当行为和录像发生关系的时候,录像是如何即作为记录媒介,又作为艺术本身被认识的。

 

荷兰的这些重要艺术家分别在媒体艺术的不同领域有着特殊的贡献,而题目中的互动正是针对现在荷兰媒体艺术和全球媒体艺术的一个重点“互动性”而提出。如Marnix作品中对面部识别和面相研究的项目,大量的借鉴了当代文化中的潜在危机,所以它即互动也有着非常的针对社会现象的视角。强调参与一直是媒体艺术家区别于其他类型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但是这并非此展览项目的重点,这一项目旨在发现媒体艺术的历史,从一个年代学的视角看荷兰媒体艺术发展从观念/媒材到类型的关系。

 

中国媒体艺术始于1988年,以张培力作品《30X30》为起点,这一起点与荷兰提出的艺术家介入公共媒介不同,很显然艺术家是在公共媒介相对成熟之后,理性的使用这一媒材作为美学的载体。这个角度并不来自媒介的特性和关注,而来自社会的普世作用,当然对这一媒材的理解和使用,在中国艺术家却与70年代欧洲乃至世界的讨论息息相关,那就是来自身体的实验和来自录像记录特性的录像作品问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