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捐出145件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画;伍必端捐出315件收藏和自己的画;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价值2700多万美元的艺术品;刘迅捐出1783件个人作品和收藏……正是他们的慷慨成就了中国美术馆。
“收藏是美术馆的基础,没有收藏就没有美术馆。”早在1996年,中国美术馆前馆长冯远就在“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研讨会”上发此感慨。世界各地美术馆收藏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捐赠,中国美术馆也不例外。
2011年,“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是美术馆贺岁展,也是中国美术馆50年所藏捐赠品的首次大规模亮相。800多件作品,89位捐赠者,这一次动用了所有20个展厅。
中国美术馆1961年竣工,一建馆就把藏品征集作为头等大事,迅速成立刘岘、江丰、米谷、郑野夫等人的“收购小组”。石鲁、林风眠和傅抱石的国画就是第一批征集品。也是在1961年,岭南画派“三杰”之一陈树人夫人居若文捐出116件陈树人作品,从此开启了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史。
每一项捐赠都有一个感人故事
历经沧桑的藏品,由于捐赠者的慷慨,得以成为美术馆镇馆之宝,而非市场上的高价拍品。至今中国美术馆捐赠品已有1万余件,国画有近现代大家潘天寿、蒋兆和、李苦禅等人的代表作。油画从中国油画开拓者王悦之、陈抱一、潘玉良的肖像和静物到第二、第三代画家朱德群、吴冠中、靳尚谊的精品之作,集齐了中国油画的传承脉络。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感概地说:“每一项捐赠的后面,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吴冠中把夫人朱碧琴的肖像《画中人》捐给中国美术馆时,对夫人说:“我把你交给国家了。”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版画家伍必端先后两次将收藏多年的前苏联版画和自己作品共315件捐给中国美术馆。既有《战斗十日》、《他们过了三八线》、《枪在这儿》等当年作为第一位随军美术记者在抗美援朝前线画的战地素描,又有1953年曾全国发行的《感谢志愿军叔叔》的水粉宣传画,还有留苏期间创作的《列宁和中国志愿战士》、《保尔像》、《伏尔加河的夜晚》,甚至79岁创作的丝网版画《不要忘记》和80岁刻出的木刻《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