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而不付成惯例
天价就为“争面子”?
众所周知,在此次转心瓶付款事件之前,还出现过一次类似的事情。2009年2月26日凌晨,佳士得拍卖公司在法国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神秘买家拍下。随后,厦门商人蔡铭超表示,他是兽首的买家,但不能付款。当年3月26日,也就是蔡铭超付款的最后期限。当天上午,蔡铭超明确表示:“不管它!这个款肯定还是不能付。”此事至今未果。这两件事情凑在一起,对中国买家在国外拍卖市场上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神秘买家当初拍出天价的原因,目前有这么几种猜测。一部分人士认为,很有可能是中国买家争买的结果,也可能有“斗气”的嫌疑;另一部分人认为,拍出天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拉高出货。买家从一开始就是“托”,将拍卖会上的这只瓶炒出天价,同时也将类似艺术品的价格提到了一定水平之上。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拍卖之后不付款都令业内侧目。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看来,国内买家在国外拍卖会的中国专场上经常互相血拼。“拼高了就不买,但现场不能丢面子。”更有专家认为,中国人总体上讲不适合参与拍卖,因为中国人太爱面子。一到拍卖现场,就容易互相较劲。但西方人不一样。他们一般想好心理价位后,就不会再追加。
不仅在国外,国内的拍卖市场中这种“跑单”现象也时有发生。永乐拍卖公司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于今年3月25日发表消息称,截至当日,2010年永乐整年的最终交割率高于92%,并且绝大部分的买家都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付款手续,“使永乐为委托人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从这段表述中就能够感觉到,九成交割率已经令拍卖公司相当满意,而余下的10%,似乎是行业可以容忍的。对此,永乐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军也在其微博中称,这个市场,某些“天价”不一定给拍卖公司带来一分钱利润。
跑单背后现潜规则
谁是信用危机受益者
“买家估计是觉得自己拍贵了,所以不来付账。”事情刚出时,很多国内收藏界人士还持有这种体恤的态度揣测买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历史的经验,更多人愿意相信,这次天价拍品拒付款事件是人为炒作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