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春拍在一片喧嚣中落幕,刷新了香港所有拍卖会最高总成交纪录:20个专场呈现来自8个收藏大类的3600多件拍品,总估价为27亿港元,最终总成交额高达34.9亿港元,比2010年秋季大幅增长。其中,中国书画、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东南亚艺术、名贵腕表、洋酒拍卖等专场拍卖均创最高总成交纪录。与此同时,一向是其强项的瓷器工艺品部分,“玫茵堂专场”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拍品流拍的现象,引起业界人士高度关注。
玫茵堂珍藏:多件重磅拍品流拍
4月7日举行的夜场拍卖“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被苏富比称为“世纪拍卖”,但拍卖结果却出人意料,出现了几件高估价拍品流拍的现象,结果总成交价达3.99亿港元,远低于6到9亿港元的拍前估价。
不过,据苏富比发布的消息,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拍卖后以私人洽购形式以2亿港元售出,而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宫盌也同样在拍卖后以9000万港元售出。此外,拍卖仍然创造出多项佳绩,如明宣德青花“鱼藻纹”棱口洗,以5106万港元成交;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寿菊图”棱口折沿大盘,以4098万港元成交;更有12件拍品成交价超过1000万港元成交。在苏富比对外发布的官方消息中,把这一现象归诸“投标者对于高价拍品的审慎竞投”。
仇国仕:现场的心理因素有影响
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拍卖结果的评价是成交不错,但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好。他还特别指出,流拍的拍品中两件估价最高的拍品在会后马上私下成交,成交价都接近于最低估价,珐琅彩胆瓶以2亿港元成交,而明成化青花宫碗以9000万港元成交。
对流拍现象的出现,他认为苏富比针对“玫茵堂珍藏”专拍的竞投者严格执行保证金的交易制度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制度从2007年起开始实行,对参与高估价拍品的竞投者,要登记并严格审核买家的参与资格。而对玫茵堂这样重要的珍藏,更应该严格实行。他说,由于对买家付款采取如此严格的办法,他也很难做到能同时吸引许多买家过来参与竞投。尤其是这次对新买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付款办法。因为他们不希望太多的热钱流入苏富比的拍卖场。他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拍卖公司必须保护公司的卖家。
他还指出,在拍卖现场上,刚开始拍卖时的气氛很好,买家参与很热烈。但到了第10号拍品乾隆时的圆盖盒,却出现了冷场,最后导致流拍。对此他表示,拍前许多买家都十分看好这件珍品,至少有四五个买家有兴趣,许多人认为成交价至少是7000万港元到8000万港元。但在现场,拍卖师报出3000万港元的价格后就出现了冷场。他认为也许有些买家在等待,到过了5000万港元后再参与竞投,场上出现了观望气氛。结果出现了流拍。
“这种事很少发生,但却发生了。”仇国仕认为这是整场拍卖的转折点。加上之后的珐琅彩胆瓶也流拍,气氛由此受到影响,许多拍品都出现了流拍的结果。
对于拍卖估价过高的质疑,仇国仕却并不那么认为。因为拍卖会后他马上接到了要求私下转让的电话。他认为,这说明拍品还是受到欢迎。一般的私下洽购出价都在估价的一半,但这两件拍品最后的成交价都相当于最低估价。
至于对瓷器中的清三代和元明青花的选择,他表示,即使在新买家中,也有对元明青花特别有兴趣的买家,他们特别喜欢传统的品味。因此他认为拍卖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他还表示,这次拍卖的结果对今后的瓷器杂件拍卖不会有特别的影响。因为这次春拍这一部分的总成交额,不包括那两件私下洽购的拍品,也高达13亿港元,为香港苏富比同类拍卖有史以来的第二高,仅次于去年秋拍的16亿港元。更何况,这13亿港元不会有欠款的问题,买家会准时付款。新制度实行后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