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像大福这样的孤独症患者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1000人当中就有6人、每150个新生婴儿中就有1人是“类孤独症患者”。他们的内心和灵魂,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里,因此被称做“星星的孩子”。
今年“孤独症关爱日”来临之际,北京中间美术馆为“星星的孩子”举办了一次特殊画展,并在微博上开通直播。金黄的胡杨树与静谧的绿洲、兴奋地抬头注视着窝中雏鸟的男孩和女孩、与红色蜻蜓嬉戏的毛驴、在水中悠然自得的五彩斑斓的鱼儿……不少网友感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这些色彩缤纷、充满奇思妙想的画作,出自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之手。甚至有人评价某幅画着向日葵的作品“有点梵高的味道”。
“从一个公平的角度来说,这些孩子的绘画有很多都具备艺术价值。他们展现了艺术最原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状态——— 可贵的天真。”此次画展的策划人之一、艺术家李华,与孤独症儿童接触已有两年多时间。李华介绍说,孤独症儿童与我们同处于一片蓝天之下,但是他们的灵魂和内心却与现实世界阻隔重重,十分需要来自外界的理解与关怀,这正是他们举办这次画展的初衷。
虽然孤独症患者普遍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吃力,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却是“视觉先行”的,能够自然而然地拿起画笔“写”下自己的细腻情绪《遥远星球的孩子》里的俊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次俊余的家人带他去看海豚,俊余后来画了三幅画:一只海豚、海豚在亲他、他摔了水箱盖,表达了他在海洋馆里遭到海豚意外亲吻后的恐惧。教俊余画画的陈老师认为,这些画就像日记一样,记录下当事人的所思所想,为外人了解孤独症患者的内心需要,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管道。
李华也接触过一个像俊余这样的女孩子。一年前这个女孩很少画画,自闭症状严重。但是今年以来,她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画了1000多幅,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对于陌生环境的排斥感大为降低“我们的感觉是,绘画可以帮助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抒发他们的情感。”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雷秀雅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指出,以绘画作为干预手段,能够帮助孩子改善诸如行为刻板、注意力匮乏之类的症状。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研究室主任戚元丽也认为,相比于枯燥的语言,孤独症儿童更容易接受生动活泼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绘画能够为他们打开一扇理解和学习外界信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