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远——中国当代绘画的新趋势
1805年,英国画家透纳(J. M. W. Turner,1775—1851)已经完成了他的那件引发攻击的作品Shipwreck,13年后,未来将成为美国最早的风景画家的科勒(T. Cole,1801—1848)才从英国迁居到美国。Cole笔下的风景具有文学般的描绘,他描绘自然的作品保留着一种本土的野性。尽管他的绘画语言完全不具备已经在Turner的作品中发生的革命性特征——物体的形已经被模模糊糊的色彩给消解了,可是他描绘Hudson River 的风景画奠定了美国艺术的气质。Cole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高寿的杜兰德(A. B. Durand,1796—1886)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家和诗人在有密蒙空气的山岩上的风景画,他试图去探询自然田园中隐藏着的神性。也许是19世纪很大部分时间扩张的结果,风景画发展成为新开发的土地疆域的颂歌,如像丘奇(F. E. Church,1826—1900)的The Andes of Ecuador(1855)那样,充满史诗般的戏剧性。1875年,惠斯勒(J. A. M. Whistler,1834—1903)完成了他的那件遭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猛烈批评的“夜曲”,美国观众也开始有了新的视觉经验。直至19世纪末,美国观众已经完全接受了来自法国的印象主义风格。不到一百年的美国风景画历史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符合美国历史的自然观,并且养成一种基本上来自欧洲的视觉习惯。在20世纪上半叶里,美国艺术家对历史与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反省。人们能够看到有美国艺术家例如加斯通(F. Guston,1913—1980)对禅宗的了解,也能够发现托比(M. Tobey,1890—1976)学习日本画和中国画的经历,但是,没有批评家(当然包括美国的批评家例如格林伯格C. Greenberg,1909—1994)将那些艺术革命者与中国或者是亚洲牵扯进他们的描述中。战后,美国艺术家终于从自己的文脉里发现了区别于欧洲的基因,创造出了属于20世纪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美国艺术。
从19世纪末开始, 中国艺术家同样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期间的战争和政治运动阻止了自身传统文明的延续。80年中期,中国当代艺术家不仅对西方艺术现代主义的历史,也对战后的美国艺术史有了清晰的了解。1985年,中国艺术家已经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了劳申伯(R. Rauschenberg,1925— )的装置艺术,并且很快熟悉了类似像德孔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波洛克(J. Pollock,1912—1956)和沃霍尔(A. Warhol,1928—1987)等一大批美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甚至能够讲出这些美国艺术家的故事。